第75章 内力不足(3 / 3)

了配齐这些人员,东平西凑的苏军需要任命并调动的指挥官人数更是高达24.6万人,而这样巨大的调动量,占当时苏军军官编制人数的68.8%。

同时为了填补这些窟窿,苏军军校的培训也开始放卫星——1937年只能毕业1.3万人的军校,在1939年毕业了10.1万人,这种操作所能带领的指挥员质量下降是人都能看出来。

最终在1940年5月8日,为战争初期拉胯背了大锅的铁木辛哥,在从前任实际应该为这些问题负更多责任的伏罗希洛夫手中,接过国防人民委员的职务时,得到的《接收记录》中关于苏军指挥员情况的部分记录如下:

高级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的作战训练方针仅存在于相关的计划和训令中。

从1938年起,国防人民委员部和总参谋部本身都没有在高级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中开展过这项工作,军区的作战训练也几乎失去控制。

国防人民委员部也没有考虑过,如何解决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军队作战的有关问题。

军队的指挥人员相当短缺,缺额已经达到1941年5月1日计划编制人数的21%,步兵的缺额尤其严重。

现有指挥人员的训练水平也极低,连排级的水平尤其低,他们中多达68%的人之接受过最多6个月的培训,针对各种作战和侦查的战术训练薄弱,野战训练不符合要求,军队在作战中的协同极差,伪装……射击指挥……以及进攻筑垒地域、跨域障碍、强渡河流的战术都是错的。

可以说这份《记录》几乎一条一条指出了1941年6月22日之后的苏军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

只是为了弥补这份《记录》指出的问题进行的“铁木辛哥改革”,不仅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了——超过7成的苏军各级指挥员,只能在没有任何靠谱的作战经验或完善训练的情况下,面对德国人的入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