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我们的族人们在吃,这些牲口和家禽也可以吃。
有了粟,我们可以喂养更多的牲口,减少外出捕猎的次数。”
“嗯,捕猎很看运气,”
石岩话,“即便是我们部落最优秀的猎手去打猎,也不敢说每次都会有收获,很多时候甚至一半的时间,捕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这些野兽也不是全无反抗之力,还经常给我们的族人带来伤害。”
“正是如此,打猎和养殖,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过从长远看来,肯定是养殖更可靠,打猎不确定的地方太多,比如没找到猎物、猎物反击、猎物逃跑等,而养殖则没有这些问题,唯一要做的,就是也给他们提供食物,直到变成我们食物的那一天。”
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下午,期间部落每人送了一份粟米饭配韭菜炒蛋和红烧肉,用粟米作为主食给各部落族长们食用,也是张洪吩咐熊火特意给他们做的,在吃过这一顿与早上的小米粥口味完全不同的饭之后,各族长也对粟米这种食物赞不绝口。
为了打消这些族长们的疑虑,张洪还特意带着他们去参观了熊部落存放粟米的粮仓,十个谷仓虽然表面有些破旧,但里面存储的粮食保存的很好,看到里面慢慢的粟籽,这些族长们也不再怀疑,转而向周围的熊部落族人问起了一些种地的方法和技巧。
“不过,我们帮助你们种地,也不是没有条件的,”
经过几天的铺垫和引诱,张洪把之前跟巫商量过的“条件”
又一次提了出来,“我可以提供种子、耕牛、工具甚至是族人帮你们种植、收割直至储存,可是我们要收一半的收成,这个当初你们都答应过的,对吧。”
“没错,只收一半,熊部落是吃了大亏啊,”
石岩朗声说着,“要不你们再多收一点,按照部落间共同捕猎的分配,熊部落甚至可以拿走七成。”
秋天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群群野生动物从北方穿过丛林和荒原向南方迁徙,有时候就会被两个或者以上的部落盯上。
这个时候,几个部落的族长就会约定好,哪个部落主攻,哪个部落绕后袭击,分工后,再商议分配的比例。
主攻得七成,辅助得三成,是周围这些部落“公认的”
比例。
当然张洪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来种植粟,收取太高的比例,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收取太低的话,对这些辛苦付出的族人们就没法交代,而且他自己心里也不甘心——我们又是出人又是出力的,帮他们种地吗?
所以第一年比例是一半,接下来他们各自主导,比例会逐渐降低,直到以后形成三成的“惯例”
,而这三成,就是用于支付熊部落种子、农具、耕牛的“报酬”
。
除非这些部落在以后整体并入熊部落,这个比例才会逐渐减少或者取消。
而且种植业的几个关键的因素——种子、农具和耕牛,都不会轻易地让这些部落学会,必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没有好的种子也不是不能种植,但产量会差上2-3成;没有农具也不是不能锄草,只是收获更多的草籽;没有耕牛也不是不能犁地,一个人用石制工具两三天也能挖出一亩土地。
可是,这些部落在用过熊部落简便、轻松的耕种方式后,还愿不愿意回到更落后的方式,谁也不会去尝试。
接下来的会议就简单多了,在取得一致认可的前提下,各个部落对熊部落派往的农业援助队表示了感谢,也愿意用今年收获一半粟米的代价,支付熊部落农业援助队的报酬,以及作为后续指导收割、脱粒、存储、脱壳等技术的报酬。
各个部落也达成了共识,因为今年是熊部落先种植的粟,然后再到各个部落指导种植,那么收获的顺序基本上也会是这样。
所以各部落决定,今年秋天收获的时候,其他部落会再次派人来帮助收割到入库,并且在这过程中,熊部落会教给他们所需的一系列新技术,并无偿提供一些工具给他们使用。
熊部落的宗庙里,夜晚总是会有不少部落的族长或者巫,到这里来找熊巫或者张洪,一种是聊天,主要是叙旧;第二种也是聊天,想从他们嘴里得到一些“小道消息”
。
张洪对他们的来意心知肚明,无非是想多给他们的部落争取一些额外的“好处”
。
不过也有例外,有几个部落表达了想要全部投靠进来的意愿,比如养部落、水部落,还有几个部落态度暧昧,虽然没有直说,但扭扭捏捏的样子让熊二都知道他们想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