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铜币当壹(2 / 3)

整体上看起来就像上下两块方形的铜板叠在一起,长40多厘米,宽20多,厚度只有2厘米。

在一块铜板上面,雕刻着一道宽2厘米,与铜板长度相同的凹槽,用来引导铜液进入。

在凹槽两边,则是各3列、12排直径3厘米左右的“浅坑”

,浅坑里面用阴文刻着铜币的图案或者文字,有一条细小的导流槽,将铜液引入到这个浅坑中。

其次,铜范的光滑度更高,浇铸出来的字体和图案更加清晰,方便辨认,也能提升铜币的美观。

另外,铜板由于表面光滑,结合起来的紧密性更好,可以堆叠浇铸,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一块模具铜板,正反面都可以刻出凹槽,并画上不同的花纹。

浇铸时,将正反铜范相扣并填充外部缝隙后,沿浇道和浇口灌进熔化的青铜液,待冷却后即成钱胚。

由于铜范的使用,为叠铸工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浇铸铜钱时,多个由模翻制而成的范叠放在一起,一次能浇铸好几个模具。

而且叠铸省工、省时、省料,大幅提高了产量,保证质量。

熊山递给大家的“摇钱树”

,就是用这种方法铸造出来的。

熊洪将手中的摇钱树拿起来看一看,遍体金黄,即便是在房间里,光线不怎么样的地方,依然反射着温和的光芒。

而周围的队长们就更不用说了,眼神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这个摇钱树。

“一套模具可以制作72枚铜钱,我们现在采用的叠铸法,最多可以容纳五组模具,一次性就可以产出5个摇钱树出来。”

“摇钱树”

正是熊洪起的,为数不多得到族人一致好评的名字。

“这些铜钱,等冷却后,还需要族人用专门的剪子,将连接的这些小支架给剪断,然后再将周围给锉干净、打磨光滑,就能得到可以用的铜钱了。”

桌子上放着一大筐已经处理好的铜钱,熊洪甚至都能感受到它上面的余温。

他捏过一枚,放在手上仔细地观察着。

整体上看来,直径3厘米不到的铜钱,入手还是有些分量的,因为厚度也差不多在2毫米多一些,并且整体浇筑,中间也没有“方孔”

整个铜钱采用“铜七锡三”

的青铜比例进行浇铸,既保证了铜钱的美观,也能保证其耐磨性。

这一枚铜钱,差不多有6、7克左右的重量。

正面刻着熊部落的暴熊图案,背面则在正中写着“当壹”

两个字,文字边缘靠近外面的地方,还用一圈粟穗的图案用作装饰。

“一斤青铜液,差不多能浇铸一棵摇钱树,也就是70多枚铜钱,”

熊山继续介绍,“目前我们的模具数量只有十套,叠铸法只能同时浇铸两组,还需要继续制作模具。”

“再做两套就够了,如果按照这个产量来算的话,一组模具一天也差不多能做五千枚铜币出来,四套就是两万枚,对现在的部落来说,应该是够用了。”

熊洪并没有同意熊山加大模具制作的想法,因为这些铜钱,是需要后面有真实的粟籽作为“锚点”

的。

况且对部落现在的交易规模来说,只是用于内部流通,应该也用不到那么多,有个几万枚就差不多了,毕竟私有化的推进还停留在纸面上,很多配套的规则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这个‘当壹’又是什么意思?”

熊大拿着一枚铜钱,看着上面刻着清晰的文字,疑惑地问道。

“当壹,就是代表这一枚铜钱,能换一斤粟籽。”

熊木回道,“因为现在大部分部落都接受,用粟籽作为交换的中间物,所以我们这些铜钱,为了方便交换,也做成了与粟籽挂钩。”

“意思就是说,别人拿着这一个铜钱,就能从我们手里换一斤粟籽吗?”

“没错,这些铜钱既然要交到其他部落手里,从他们手里换兽皮、猎物什么的,那在他们用铜钱来交换我们的物资时,也要给他们这些物资,只有这样,铜钱才能被大家所接受。”

熊洪点点头,看了一眼熊木,没想到他倒是对货币的概念理解的比较透彻,货币本身不仅需要具有三种基本职能,它的使用还需要部落的信誉作为担保,不能学后世明朝的纸币,政府用它来换银两,别人却不能向政府换物资。

“为了保证铜钱与粟籽之间交换比例的稳定,从现在开始,任何村子和部落,都不得私自铸造这种铜钱,只能由熊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