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术与施法者的契合度问题,都可以通过类似的原理来解决。”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罗恩详细阐述了生命共振理论的各个方面。
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从材料选择到制作技巧,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深入浅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展示的几个实际案例。
通过调整魔药的共振频率,他成功让一名患有慢性精神疲劳的学徒完全康复;
让一个血脉融合失败的实验动物,重新获得稳定状态;
甚至帮助一个高等学徒,突破了困扰多年的冥想瓶颈。
“各位可以看到,生命共振技术的应用前景几乎是无限的。”
罗恩总结道:
“但我必须提醒大家,这种技术也存在相当的风险。
错误的频率调整可能导致生物体的能量系统崩溃,后果往往是不可逆的。”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
“因此,任何尝试都必须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下进行。
我建议在座的各位,先从最简单的频率感知练习开始,逐步积累经验。”
课程结束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许多学生和旁听者都意犹未尽,围在讲台周围继续提问。
“拉尔夫讲师,关于频率调节剂的具体配比……”
“请问在血脉调制中应用这种技术时……”
“我想了解更多关于情绪感知机制的细节……”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副教授徽章的老人也忍不住走上前来:
“拉尔夫讲师,其实我想要了解的是您最新那篇论文中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机制……”
这是一位来自元素花园的客座副教授。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单片眼镜,声音中带着某种执拗:
“这种技术如果应用到召唤阵列中,是否能够……”
“卡门教授,恕我直言,您想要和我讨论的似乎和今天课程无关。”
罗恩一边将最后一件精密仪器装入保护盒,一边温和地回应:
“不过您提到的问题我也有一定研究。
召唤的本质是秩序构建,而我的系统专注于混沌适应。两者的底层逻辑存在根本性冲突。”
他停下手中动作,转身面对这位须发花白的老教授:
“但如果您考虑的是在召唤失控时的应急处理机制,那倒是有一些借鉴价值……”
面对如潮水般的问题,罗恩保持着耐心和专业。
他逐一回答着每个问题,不时还会进行补充演示。
但随着时间推移,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开始排队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