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就定在两周后的周一举行这场公开课。”
艾拉做出最终决定:
“我会通知维纳德教授和其他管理层导师,让他们来观摩评估。”
“同时,也会邀请一些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旁听者,让他们见识一下前沿教学方法的魅力。”
会议就此结束,但希拉斯的心情却如潮水般汹涌。
他表面上与其他导师进行着礼貌的告别,内心深处却在进行着某种算计。
“罗恩拉尔夫……”
当他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走廊上时,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一个月曜级的新人,竟敢挑战整个学院的传统体系……”
希拉斯停下脚步,凝视着窗外那座在夜色中依然光芒璀璨的水晶树。
他来到这个殖民地有二十多年了,也见过几个自以为是的“愣头青”。
他们带着满腔热血和理想主义,试图颠覆既有的秩序,却最终都在现实的冲击下败下阵来。
但罗恩不同。
这个年轻人不仅拥有理论上的创新,还展现出了实际的成果。
更可怕的是,他得到了艾拉这样核心管理层的支持。
“如果任由他继续发展下去……”
希拉斯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
“用不了多久,维纳德教授就会意识到‘共鸣法’的潜在价值。
到那时,我们这些坚持传统教学的‘老派’,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但更深层的恐惧,还在于理念的冲突。
希拉斯毕生所坚持与践行的理念,正是“量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罗恩的“共鸣”和“筛选”,虽然能造就个别天才。
但他强调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从根本上动摇了批量化培养的基础。
“如果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特的指导方式,如果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奇妙反应’……”
希拉斯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
“那么教育就不再是科学,而是艺术。不再是可控的工程,而是不可预测的神秘。”
“这种不确定性,这种混乱,这种……荒诞。”
他缓缓摇头:“绝对不能让它在翠环二号扎根。”
希拉斯重新开始走向自己的宿舍,但步伐变得更加坚定。
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不是要毁掉罗恩——那太过粗暴,也容易暴露自己的动机。
而是要在关键时刻,用事实证明对方的根本缺陷。
让所有人都看到,这种看似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