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这小子滑不溜手(2 / 3)

nbsp; “正如《中庸》所云: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说的好,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郎!”

    赵祯抚掌而笑,眼下满是赞扬之意,越看赵晗越觉得他身上有储君之风范。

    待经史进讲结束后,赵晗正欲开口告退,却见一名侍卫躬身入殿道:“官家,礼部尚书韩大人求见。”

    赵祯闻言,脸上的笑意顿时一扫而空,忍不住抬手拧了拧眉头。

    韩章来见他,无非就一件事情,劝谏他早日过继宗室立下储君。

    “让他回去,朕今日不想见他!”

    就在侍卫应声退下之际,赵祯心头一动,眯起双眸,似笑非笑的看向赵晗,“爱卿精通史册,博古通今,依你之见,朕在立储一事上,该如何决断?”

    此话一出,赵晗当即怔在原处,心中暗道不妙。

    难不成官家自觉动不了韩章,要拿自己这个微薄小官来杀鸡儆猴了?

    就在赵晗沉眸思考对策之际,赵祯幽幽道:“爱卿无需拘谨。”

    “今日之言,出你之口,入朕之耳,尽管畅所欲言就是。”

    “臣真能畅所欲言吗?”赵晗小心翼翼的抬眸看向赵祯。

    “君无戏言,若你今日答的合朕心意,朕自不会亏待了你。”

    赵晗深吸一口气,在他看来,邕兖二王一个既能力平平又嚣张跋扈。

    一个野心过甚,不惜利用宫变谋取皇位,都不是储君的好人选。

    至于禹州的赵宗全,赵晗满心不屑。

    此人胆小怕事,忘恩负义,不过是运气好让他捡个漏罢了。

    为顺利登基,他自愿过继到赵祯名下,不曾想坐稳皇位后。

    这厮开始过河拆桥,不顾礼法与太后的脸面,执意要尊生父舒王为皇考,还美名其曰:仁孝。

    放眼大周宗室,竟寻不出一个能担大任的贤才。

    若手中能有兵权,等官家百年,造反倒也未尝不可。

    心中默默权衡一番后,赵晗拱手道:“臣初入朝堂,资历浅薄,臣只知储君之事关乎国本,自古当由圣心独断。”

    “臣倒是有一法,可避免宗室相争,动摇国本,又能使储君人选由陛下圣裁,不受外朝干扰。”

    “哦?你且说说看?”赵祯眉头一挑,颇为感兴趣的看着赵晗。

    赵晗恭谨道:“官家可亲书储君名讳,密封于金匮,待千秋万岁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启匣,遵遗诏立新君。”

    “你这回答倒是让朕耳目一新,谁也不得罪啊。”

    赵祯说话间,心中暗道:这小子当真是滑不留手,前朝老臣都没能想出这法子来脱身。

    他轻哼一声,追问道:“倘若朕眼下就有了亲子,该如何是好?”

    赵晗呼吸为之一滞,当即道:“回官家,自然是依祖宗法度,奉皇子为储君,不过需悉心照料,加派禁军护卫皇子安危。”

    他记得宗室中凡有稍微冒尖的兄弟子侄,皆被兖邕二王派人前去暗杀。

    若非如此,赵宗全也不会急匆匆赶来汴京。

    哪怕是皇子,没能成气候前,邕王兖王都不会对皇位彻底死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