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翁婿二人一条心(2 / 3)

一点心意,愿大姐夫和大姐姐百年好合,琴瑟和鸣。”

    “她不便抛头露面,想着大姐夫下次再来府上,多半就是和大姐姐的归宁日了。”

    “便让把贺礼我提前送来,还望大姐夫莫要嫌弃。”

    说罢,又小心翼翼的补了一句:“这是小娘熬了好几夜绣的,针脚细密着呢。”

    赵晗接过看了一眼,见是一对鸳鸯戏水图的绣品,他轻声道:“劳六姑娘代我谢过卫小娘。”

    “回头我定寻个上好的紫檀木框裱起来,就挂在厢房最显眼处。”

    明兰闻言,灿然一笑,露出两个甜甜的梨涡:“大姐夫喜欢就好。”

    说着,她盈盈一拜道:“大姐夫慢走,我还得去趟大娘子处,把小娘给大姐姐做的绣鞋送过去。”

    跟在她身后的小桃也赶忙福身,脆生生道:“大姑爷慢走!”

    话音刚落,主仆二人相视一眼后,一溜烟的跑了个没影儿。

    赵晗笑着摇了摇头,径直走出盛府。

    ——

    皇城脚下,兖王府。

    兖王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心中似有郁郁不平之事,“两浙饥荒,官家竟不按本王所说开仓放粮。”

    “反倒听信谗言,用什么以价制价的法子!”

    “若两浙流民四起,饿殍遍野,本王倒要看看他们该如何收场!”

    说罢,他停下脚步,气的一掌拍在紫檀木案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户部郎中庞宾小心翼翼道:“王爷,据下官所知,官家近日动不动就召见一位名为赵晗的翰林侍读。”

    话未说完,兖王猛的转身,犀利的目光如刀锋般扫来。

    庞宾声音不自觉又低了几分,“以价制价的法子,正是此人献上的策论。”

    他偷偷打量着兖王的神色,小心翼翼补充道:“下官还听闻,官家近日可给他了不少赏赐。”

    “一个初入朝堂的探花郎,不仅在翰林院混的风生水起,还能得官家如此厚待,属实是罕见。”

    兖王闻言,狠狠拧了拧眉头,“探花郎……本王竟不知朝中竟又出了这么个人物。”

    “背后可有人替他撑腰?”

    庞宾沉吟片刻,躬身道:“回王爷,下官仔细查访过。”

    “此人出身扬州商贾,不久前下聘的岳家不过是刚调任来京的承直郎盛纮。”

    说着,他露出几分不屑之色,“下官与盛纮碰过几面,此人畏畏缩缩,胆小怕事。”

    “说来可笑,下官几次想借故拉拢,都被他含糊其辞的给拒了。”

    “实在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若赵晗背后有人撑腰,他也不至于寻个这样的岳家。”

    兖王听到此话,眉头略有舒展,沉声道:“宫里那老家伙的心思暂且摸不透,但凡频繁出入禁中的官员,都要给本王盯紧了。”

    “此人若真有大才,就算不能为本王所用,也绝不能让他落入赵宗合(邕王)那老匹夫的彀中!”

    邱政当即应声道:“王爷说的是。”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总要让他知道,在这汴京城里,该拜的是哪座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