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七月中旬,蝉鸣阵阵。
海朝云平安诞下一女,盛长柏亲自取名为盛元慧,乳名慧姐儿。
儿女双全,盛家上下喜气盈盈。
满月礼时,不少勋爵人家的主母娘子亲自登门送上贺礼,话里话外甚至带着想为两家孙辈定下娃娃亲的意思。
不过盛纮和盛长柏早就和王若弗打过招呼,慧姐儿的婚事不能现在就定下,无论谁提都不成!
父亲当朝国舅,相貌堂堂,前程似锦。
母亲出自江宁望族海氏,温婉端庄,知书达理,嫡亲姑母中宫皇后,母仪天下。
这样的家世,在汴京勋贵圈中已是数一数二,将来根本不愁找不到好人家。
王若弗明白其中利害后,自然不敢擅自做主。
今日常朝结束。
赵晗本打算前往文华殿批阅奏章,不过恰好淑兰遣宫女月娥来请他过去一趟。
延福宫内,一缕青烟自香炉内缓缓升起。
淑兰虽出身商贾,但在李氏的教养下,饱读诗书,心性淡薄,不喜奢华,周遭布置的素雅得宜,还萦绕着淡淡的墨香。
“臣妾拜见官家!”
“臣女拜见官家!”
只见淑兰一身藕荷色锦裙,姣好的脸颊上薄薄施了一层粉黛,已为人母的她身段愈见丰腴细腻。
跟在她身侧的品兰眉眼弯弯,嘴角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
“不必多礼。”赵晗牵起淑兰的手,一同坐在软榻上,接着他将目光放在品兰身上。
“多日不见,四姑娘出落的愈发亭亭玉立了。”
自打来到京城长住,品兰眼界渐宽,气度与在宥阳时天差地别,端庄的同时还带着几分活泼灵动。
作为荣昌伯爵府的嫡次女,想要求娶她的人家,早已在京城排起长队。
品兰笑着开口道:“官家谬赞,都是托官家和姐姐的福,臣女才能有今日。”
“今日臣女进宫,一是来瞧瞧姐姐,二是给姈姐儿带些宫外新奇的小玩意儿,让她高兴高兴。”
赵晗端起案几上的茶盏,笑呵呵道:“你这姨母做的倒是贴心。”
“那是,姈姐儿眉眼和二姐姐十分相似,臣女瞧着就喜欢!”
“臣女等会还想去见见昭容娘娘,望官家应允。”品兰满脸笑意,目光清澈诚挚。
赵晗知道她与明兰性情相合。
在宥阳时经常一起上山打猎,下河摸鱼,甚至爬树掏鸟窝,没少挨李氏的训斥。
于是笑着点了点头,继而又开口道:“朕刚才进殿时,隐约听到你们说起孙家。”
“可是先前与淑儿你有过口头婚约的那户人家?”
淑兰轻轻嗯了一声,这种事情,她自然不敢瞒着赵晗。
当年进门为妾时就已全盘托出,将来若由他人之口说出来,就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了。
品兰晃着脑袋,撇嘴道:“官家有所不知,孙志高秋闱屡次名落孙山,半点长进都没有。”
“臣女在宥阳戴孝那段时日,得知他已经和城西一位丧夫多年的寡妇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