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巴蜀乱起(2 / 3)

\"

就在这时,盛子新匆匆走来,面色凝重:\"将军,我们的人在附近发现了这个。\"他递上一枚飞镖,镖身上刻着一个特殊的徽记——一只展翅的黑鹰。

\"黑鹰镖...\"独孤信倒吸一口凉气,\"果然是'武川会'!\"

——————

一个月后,队伍终于抵达成都。时值十一月,成都的湿冷天气让北方来的将士们难以适应。

\"这鬼天气,比长安冷多了。\"独孤罗搓着手呵气,脸色发青。

徐之才立刻吩咐军医熬制汤药:\"蜀地湿气重,与北方干冷不同。我已备好祛湿驱寒的药材,大家服下后会好些。\"

独孤信接过药碗,看着徐之才忙碌的身影,感慨道:\"有徐校尉在,是我军之幸。\"

服过药后,众人感觉好了许多。独孤信不敢耽搁,立即带着众人前往镇西大将军府拜见贺拔允。

贺拔允早已在府中等候多时。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带倦容,显然为巴蜀局势操劳过度。

\"独孤兄终于到了。\"贺拔允迎上前来,语气中带着如释重负,\"这一路可还顺利?\"

独孤信苦笑:\"一路倒是平安,只是这巴蜀的天气,着实让我们这些北人吃了苦头。\"

贺拔允叹道:\"这才只是开始。巴蜀之难,不在山水,而在人心。\"

他引众人入座,面色凝重:\"如今巴蜀局势微妙。明面上各郡都已归顺,但暗地里...\"他压低声音,\"那些不愿离去的南梁士族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多次串联,意图不明。更麻烦的是,这里面似乎还有'武川会'的影子。\"

听到\"武川会\"三字,在座众人无不色变。独孤信握紧拳头:\"又是宇文导的'武川会'?他们还真是无孔不入!\"

盛子新立即起身:\"大将军,将军,此事事关重大,请容我即刻去联络绣衣卫,确认情报。\"

贺拔允点头应允:\"盛指挥使自便。巴蜀绣衣卫校尉王谦会配合你工作。\"

徐之才也站起来:\"南中僚人抗拒统治,战事恐难避免。我需要立即调集药材,准备医疗事宜。\"

两人匆匆离去后,独孤信转向贺拔允:\"贺拔将军,南中局势究竟如何?\"

贺拔允长叹一声,从案上取过一卷文书:\"我先后派遣六批使者前往南中,都被僚人峒主赶了回来。有些使者甚至...\"他眼中闪过痛色,\"再也没有回来。僚人声称'汉人欺压太甚,宁可战死不愿臣服'。\"

独孤信皱眉:\"这其中是否有误会?\"

\"恐怕不只是误会。\"柳庆插话,\"我听说有些南梁残余势力在僚人中散布谣言,说我汉军要掠夺他们的土地,奴役他们的子女。\"

独孤信沉默片刻,终于问出最关键的问题:\"贺拔将军,你能给我多少兵马?\"

贺拔允面露难色:\"巴蜀现有三万兵马,其中两万是新募的士兵,训练不足。老兵我要留守各要害之地,最多...只能给你五千人。\"

\"五千?\"独孤罗忍不住惊呼,\"父亲从长安带来一千人,加起来也不过六千。如何平定南中?\"

贺拔允无奈道:\"我也知道兵力不足,但汉王来信说,今年关中突降暴雪,百姓受灾严重,他正在全力组织将士救灾,我这里还要应付即将爆发的叛乱,实在抽调不出人手了。\"

独孤信沉思良久,缓缓抬头:\"六千就六千。不过,我需要全权处理南中事务,包括与僚人的和战之权。\"

贺拔允郑重答应:\"这是自然。汉王早有旨意,南中事务由你全权负责。\"他起身从案上取过虎符和节杖,\"这是调兵虎符和使持节,南中诸郡皆听你号令。\"

独孤信接过虎符,感觉手中沉甸甸的。六千兵马面对未知的南中局势,还要应对北周间谍和南梁残余势力的威胁,前路艰难可想而知。

\"兄长,”独孤楠担忧地说,\"我们是否向汉王请求增援?\"

独孤信摇摇头:\"不可,关中正在爆发灾情,我们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汉王添堵。\"他握紧虎符,眼中闪过坚定之色,\"既然接下这个重任,就当尽力而为。\"

当夜,独孤信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成都的夜空比长安更加清澈,繁星点点,却照不亮前方的迷雾。

\"将军还在为南中之事忧虑?\"柳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