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袍的年轻男子向他走来。
男子面容坚毅,眼神清澈,正是玉壁守将王思政。
&0t;王将军。
&0t;杜弼拱手行礼,心中忽然涌起一丝羞愧。
王思政微微一笑:&0t;远来是客,请随我来。
&0t;
他们来到城中的一处简朴官署。
室内陈设简单,却整洁有序。
韦孝宽正在研究城防图,见他们进来,点头致意。
&0t;贺六浑派你来,想必是劝降吧?&0t;王思政开门见山,语气平和。
杜弼感到一阵窘迫,但仍硬着头皮取出高欢的亲笔信:&0t;王将军明鉴。
丞相说,若将军愿降,封为城阳王,骠骑大将军,督四州军事。
城中所有将官官升三级。
&0t;
王思政接过信,却没有立即拆开,而是放在一旁。
他注视着杜弼的眼睛:&0t;杜参军,你认为我为何要守玉壁?&0t;
杜弼愣住了。
他本以为会面对愤怒或轻蔑,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问题。
&0t;为为汉王尽忠?&0t;他试探地回答。
王思政摇头:&0t;不尽然。
&0t;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指着外面井然有序的街道,&0t;我守的是泰州百姓,是他们安居乐业的生活。
高欢若得天下,必行苛政,百姓将再陷水火。
&0t;
杜弼心头一震。
他想起西魏治下百姓的困苦,想起高欢为筹措军费加重赋税,想起那些被鲜卑将领掠夺土地,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些他已经刻意忽略的事实,此刻却无比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韦孝宽此时开口:&0t;杜参军可知,我军粮草尚可支撑半年有余?而据我所知,贵军粮草已不足半月。
&0t;
杜弼脸色一变——这怎么可能?高欢明明说玉壁城粮草将尽
王思政叹息一声:&0t;高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连自己人都欺骗。
杜参军,你饱读诗书,通晓大义,何必为虎作伥?&0t;
杜弼感到一阵眩晕。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忠诚,或许只是对权势的盲从。
眼前这位坚守孤城的将军,才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人。
&0t;臣事君,犹子事父,父子之恩,岂有间乎?&0t;王思政的声音坚定而清晰,&0t;我王思政生是汉王之臣,死是汉王之鬼,绝不会背叛汉王,背叛百姓!
&0t;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杜弼心中炸响。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这才是他应该效忠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仁义!
杜弼突然起身,深深一拜:&0t;王将军高义,弼深感惭愧。
若将军不弃,弼愿效犬马之劳!
&0t;
王思政和韦孝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
&0t;杜参军此言当真?&0t;韦孝宽谨慎地问。
杜弼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0t;弼孑然一身,虽不才,但愿追随汉王,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
&0t;
王思政沉思片刻,郑重地点头:&0t;好!
杜参军有此心,我玉壁城欢迎之至!
&0t;
与此同时,城外北魏军营中,高欢正焦躁不安地踱步。
天色已晚,杜弼却迟迟未归。
&0t;丞相不必忧虑,&0t;侯景阴测测地说,&0t;说不定那书呆子已经被王思政砍了脑袋。
&0t;
高欢冷哼一声:&0t;废物!
连个降都劝不了!
&0t;
正说话间,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高欢冲出大帐,只见玉壁城墙上火把通明,守军齐声欢呼,声震云霄。
&0t;怎么回事?&0t;高欢厉声问道。
就在这时,一支箭从城头射来,钉在营前空地上。
士兵急忙捡起,呈给高欢。
箭上绑着一块绢布,高欢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
&0t;汉军仁义,我已归降&0t;
高欢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死死盯着那熟悉的字迹——正是杜弼的手笔!
&0t;叛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