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高澄试弟(2 / 3)

后,高洋的车架在风雪中抵达高阳郡城下。

早已得到吩咐的祖珽,带着一队仪仗,恭敬地等候在城门处。

车帘掀开,只见高洋“狼狈”

地钻了出来。

他衣衫不整,袍服上甚至沾着些许污渍,头蓬乱如草,脸上也不知是刻意还是真的沾了些许尘土。

最令人侧目的是,他清鼻涕流到了嘴边,竟也恍若未觉,不去擦拭。

他眼神涣散,口齿不清地对着祖珽嘟囔:“太……太子哥哥……可在?父……父皇呢?我……我要见父皇……”

活脱脱一个受了惊吓、心智不全的痴傻模样。

祖珽看着高洋这副尊容,胃里一阵翻涌,直皱眉头。

若非他早已通过特殊渠道,收到了汉国“绣衣卫”

暗中送来的密信,提醒他二皇子高洋“外示痴愚,内怀机警,需多加留意”

,他恐怕真要被这副惟妙惟肖的表演给骗过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心中冷笑:“好个二殿下,装得可真像!

差点连我都瞒过去了。”

心中虽明镜似的,祖珽脸上却堆满了关切的笑容,他并没有按照高澄“警告其勿乱说话”

的交代行事,反而故意说道:“二殿下旅途劳顿,辛苦了!

还请稍安勿躁,陛下洪福齐天,伤势已大有好转,只是御医嘱咐仍需静养,不宜打扰。

太子殿下听闻二殿下归来,甚是欢喜,已在府中设下宴席,特命臣在此迎候,为二殿下接风洗尘呢!”

高洋闻言,身体似乎害怕地哆嗦了一下,含糊道:“那……那就……有劳祖尚书了。”

在引路过程中,祖珽那双贼眼滴溜溜一转,瞥见了高洋腰间悬挂的一枚质地上乘、雕工精美的玉佩。

他贪念顿起,故态复萌,趁着搀扶高洋、看似殷勤的当口,手法极其娴熟地一勾一拽,那玉佩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入了他的袖中。

高洋似乎毫无所觉,依旧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

在祖珽的接引下,一行人来到了城东一处颇为幽静,但也透着几分森严的大宅。

宴席设在内堂,高澄早已端坐在主位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高洋在李祖娥的搀扶下,脚步虚浮地走进来。

菜肴上齐后,侍从们便依命全部退下,厚重的堂门被关上,室内只剩下高澄、高洋及其妻李祖娥三人。

气氛瞬间变得凝滞而诡异。

高澄率先打破沉默,举起酒杯,目光如刀,紧紧盯着高洋,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侯尼干(高洋的鲜卑名字,带有侮辱意味),你不在邺城侍奉母亲,突然南下青州,所为何事啊?”

高洋坐在席上,身体微微蜷缩,眼神呆滞地望着面前的菜肴,仿佛神游天外,对高澄的问话充耳不闻。

一旁的李祖娥看得心急如焚,悄悄在桌下用力扯了扯他的衣袖。

高洋这才仿佛猛然惊醒,慌忙转向高澄,结结巴巴地说:“太……太子哥哥……恕罪,臣弟……刚……刚才走神了,没……没听清。”

高澄强忍着厌烦,将问题重复了一遍。

高洋这才恍然大悟般,用他那特有的、带着傻气的语调回答:“是……是母亲。

母亲说……父亲重伤,她……她忧心不已,日夜啼哭,所以……所以特地命儿子南下,前来……前来探望父亲安危。”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着高澄的脸色。

高澄心中冷笑,故意抛出诱饵:“哦?原来如此。

那河北近日生的大事,想必你在路上,也已经听说了吧?”

他想看看高洋会如何反应。

高洋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歪着头,傻傻地问:“河……河北?河北有什么事?臣弟……不知啊。”

高澄眼神陡然锐利,如同鹰隼,语气也冷了下来:“不知?你不是被我们的‘好叔父’汉王,派了五千精兵,一路护送过来的吗?他难道没告诉你,他的骑兵正在河北?”

高洋这才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憨笑道:“太……太子哥哥是说这个啊!

叔父……叔父他人挺好的,他说……说他正好到邺城附近游猎,看……看我随行人少,路上不太平,于是……于是就好心派兵护送了我一程。”

“游猎?!”

高澄终于忍不住,出一声尖锐的冷笑,“他汉国疆域万里,何处不可游猎?偏偏要跑到我大齐的国都邺城附近来游猎?!

这等拙劣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