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汉军像过年一样(1 / 2)

刘璟从贺若敦手里接过那份密报,熟练地拆开火漆。他的目光在纸面上迅速扫过,脸上的表情从平静转为愕然,随即,一阵爽朗甚至带着几分戏谑的大笑声在书房内回荡起来。

“哈哈哈……好!好一个萧菩萨!好一个应梦贤臣!当真是老而弥‘辣’!”刘璟笑得几乎要拍案,将密报递给一脸好奇的刘亮,“亮弟,你也看看,这建康城里的君臣,给咱们演的是哪一出?”

刘亮连忙接过,仔细一看,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梁帝萧衍已正式下旨,将于四月十五日“北伐中原”,主帅赫然是刚刚归附的侯景,副将为淳于文成,领兵六万出征。

刘亮看完,也愣住了,半晌没回过神来。他眨了眨眼,又看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这才抬起头,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大王……这……萧衍莫非是得了失心疯?我中原之地,尚有于谨、李弼等大将统领的八万精锐驻防,其中更有两万是纵横驰骋的陇西精骑!他……他就派六万步军,还是以侯景这等新附之人为帅,就敢来北伐中原?他是欺我汉军无人可用,还是真以为那侯景是白袍陈庆之再世,能上演一出‘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奇迹?”

刘璟止住笑声,嘴角却依旧噙着一丝冰冷的嘲讽,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目光扫过淮水一线:“侯景是陈庆之?哼,他给子云(陈庆之字)兄提鞋都不配!陈庆之虽败,但其志可嘉,其才可缅。侯景?不过是一条养不熟的豺狼。我看萧衍这老糊涂,真是念佛念得脑子都钝了,他真该少活二十年,也省得如今出来贻笑大方!”

刘亮虽然也觉得荒谬,但他性格更为谨慎,沉吟道:“大王,萧衍不管是不是真糊涂,此事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六万梁军虽不足惧,但侯景此人诡计多端,不可不防。不如让杨檦将最近所有关于侯景和南梁动向的情报都汇总过来,我们对照参详一番?”

刘璟闻言,点了点头,赞许地看了刘亮一眼:“说得对!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可必须重视敌人!不能阴沟里翻了船。”他立刻对侍立在门口的亲卫统领贺若敦吩咐道:“去,立刻让杨檦来见孤,把他手上所有关于侯景的情报都带来!”

“是!”贺若敦领命,快步离去。

不多时,负责情报的杨檦抱着一摞卷宗匆匆赶到御书房。刘璟示意他将情报直接交给刘亮。刘亮接过,立刻伏案仔细翻阅起来,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提笔记录,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刘亮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他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大王,结合这些零散情报来看,臣以为,这所谓的‘北伐’,极大概率是侯景的诡计!他初附南梁,根基不稳,萧衍虽予其高官厚禄,但江南士族对其多有排挤猜忌。侯景此人,野心勃勃,绝非久居人下之辈。他主动请缨北伐是假,借此机会掌控兵权,并意图在战场上消耗、削弱南梁中央的精锐部队,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恐怕才是真!甚至……他可能想借此战,反过来要挟南梁,获取更大的权柄,或者……另有所图!”

刘璟听完,眼中精光一闪,抚掌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孤也是这般想的。侯景这是想把我们当刀,替他清除异己,削弱梁国啊!既然如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那孤就顺水推舟,助他一臂之力!孤要亲自率军,前往淮州,‘恭迎’这位侯大将军的‘王师’!”

“大王不可!”刘亮连忙摆手劝阻。

“哦?为何?”刘璟疑惑地看向他,“既然要助他演这出戏,自然要打得‘像样’一些,孤亲自出马,不是更能让戏逼真吗?”

刘亮解释道:“大王,正因要助他成事,您才更不能亲临前线!您想想,您自起兵以来,数伐南梁,夺巴蜀,下荆北,威名赫赫,江南之地,闻大王之名,几可止小儿夜啼!若您亲自坐镇淮州迎战,梁军上下必定胆寒,未战先怯,如何敢奋力拼杀?甚至可能慑于您的兵威,逡巡不前,乃至直接退军。若如此,侯景消耗梁军精锐的计划岂非就要落空了?我们这‘忙’,也就帮不成了。”

刘璟摸着下巴,仔细琢磨着刘亮的话,觉得确实在理。他这头猛龙要是亲自蹲在淮州,那些梁军兔子恐怕连窝都不敢出了。“那……依你之见,孤就在洛阳坐镇,以示重视,然后派于谨前去迎战?”

刘亮却再次摇头,目光深远:“大王,依臣之见,您该回长安了。”

“回长安?”刘璟有些意外。

“对,回长安。”刘亮肯定地说,“其一,朝中郦公、高公致仕,相位空悬,人心难免浮动,此乃国之根本,需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