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报着斤两和价钱。
“掌柜的,来五十斤蜂窝煤!”
一个中年汉子递上铜钱。
“好嘞,老主顾,还是记账?”
掌柜笑呵呵地问。
“记账,月底结!”
汉子爽快道。
“行,老规矩!”
掌柜提笔记下,又高声吆喝,“下一位!”
林臻驻足片刻。
他认得这汉子,是城南福来客栈的帮厨。
北燕煤价廉耐烧,比柴薪省事许多,尤其受小商户和普通百姓欢迎。
看来张俪打通商路、设立专营点的策略,成效显着。
“客官买煤吗?”
伙计见他驻足,热情招呼。
“看看。”
林臻颔,目光扫过店内堆放的煤块和特制的蜂窝煤模具,“这煤烧着可好?”
“好着呢!”
伙计来了精神,“耐烧,烟少,火旺,比柴火强多了,还便宜,您看这蜂窝煤都是特制的,烧起来又省又好用!”
“嗯。”
林臻点头,未再多言,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伙计热情的送客声。
前行不远,一处热闹的市集。
蔬果鱼肉、针头线脑、布匹杂货,琳琅满目。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烟火气息。
“新到的北地改良犁,轻便省力,开荒垦田,事半功倍!”
一个摊贩高声吆喝,摊前围了不少农夫模样的人。
“这犁真如你说的那般好用?”
一个老农拿起一副铁木结构的曲辕犁,仔细端详。
“老丈,您试试便知!”
摊主拍着胸脯,“工部新制的,用了百工阁楚大人的图纸,轻巧,转向灵活,比老式直辕犁省一半力气,开出的沟又深又直!”
“多少钱一副?”
老农问。
“不贵,三两银子!
官府还有补贴!
凭农籍可减半!”
摊主道。
“当真?”
老农眼睛一亮。
“千真万确,您看,这有工部的告示!”
摊主指着旁边一块木牌。
林臻目光扫过告示,上面清晰地写着“推广新式农具,助农增产增收”
的字样,落款盖着工部大印。
他微微颔。
楚惜灵改良农具的图纸,工部推广得力,惠及农桑,此乃根本。
“客官买犁吗?”
摊主见他气度不凡,试探问道。
“看看。”
林臻道,目光落在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一个穿着工部小吏服饰的年轻人,正耐心地向几个围观的农夫讲解着新式水车的构造原理,地上摊开一张简易图纸。
“此水车利用齿轮传动可提升三倍汲水效率,旱季尤为实用……”
小吏讲解得有些磕绊,但态度认真。
“小大人,这齿轮是啥?”
一个农夫挠头问。
“就是……就是互相咬合的铁轮子……”
小吏比划着,急得额头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