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分红(上)(1 / 2)

小石村的人忙忙碌碌,这一忙就到了小年,小石村的人也陆陆续续住进了新修的房子。

如今的小石村分成了两部分。

小部分人和赵婶儿、冯婶儿一般,将房子建在了学堂的两侧。

但更多的人家还是选择在原来的村子建房子。

在蒙小华的指点下,村子经过重新规划,新修的房子比起以前乱糟糟的小石村可要漂亮多了。

各家各户在划分给自家的宅基地上建了新的屋子。

齐整的道路将各家的宅基地隔开,铺着山上运回来的暗红砂石,看起来格外养眼。

院子前后是属于自己的小菜园。

鸡鸭等家畜可以养在前后的菜园或者院子里。

饲养猪、牛、羊等牲畜的圈却被集中规划到了村子边上,如果哪家有需要,就到指定的地方盖牲口圈。

只是现在的小石村,各家除了一点鸡鸭,倒真没有饲养牲口。

因为少了击杀匪首的赏银,小石村除了老村长蒋洪瑞和几个族老,其余人家最后几乎都是盖了茅草屋。

同样是住进茅草屋,但村民们的精神状态却显得有些不一样。

或许是新建的茅草屋带来不一样的心态,也或许是临近的过年的原因,村民们的脸上多了不少的笑容。

腊月二十三,一场大雪洋洋洒洒的落下,将整个小石村变成了一片雪白。

到了小年,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打扫卫生、采买年货的时候。

不过,小石村的人今年与往年不同。

一来,大家都是刚刚搬进新房子,屋子里确实没什么陈年的尘埃,打扫卫生意思意思就行了。

二来,村民们为了建房子,不仅花光了全部家底,不少人家甚至还欠了不少的债,也就无从谈起采买年货。

所以,虽然到了小年,倒小石村的人却几乎没人外出买年货。

倒是村子里的女人们,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抓紧过年前的时间刺绣。

蒙小华说了,兴隆绣坊最后一批绣品在腊月二十八送出去,过了腊月二十八,绣坊就要暂停营业,等过年之后再送货了。

所以,为了能在过年前再赚一笔钱,各家的女人们几乎没有歇手的。

许多人家里甚至连平时需要女人们做的家务,也被家里的老爷们儿接手了,就为了能让女人们多些刺绣的时间,多赚点钱。

随着小石村的妇人们绣工的提升,她们绣的东西已经不再局限于手帕,一些技艺精湛的妇人已经开始绣衣服、被面等等大的绣品。

毕竟,一块手帕绣得再好,撑死了赚个十文八文钱,但一件精美衣服、一张上等的被面一下子就能赚回几两银子。

说到这里,小石村的人就不得不感谢蒙小华的深谋远虑。

尤其是女人们,对蒙小华更是感激不尽。

毕竟,村子里大家伙的房子修完了,男人们挣钱的门路一下子就断了。

为了建房被榨干了家底的小石村村民,女人们刺绣挣来的钱几乎就是一家人的身上衣裳口中食,如何能不受重视。

正因为蒙小华当初提议成立的绣坊,让小石村的依靠刺绣的手艺,源源不断的挣回来钱,使一家人能在遭受了人祸之后,还能吃得上饭,而不用如同往年一样苦苦煎熬。

所以,拥有挣钱营生的女人们,在家里的地位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最起码,男人们不再对女人动辄打骂。

虽然手头不宽裕,但好歹也是过年。

许多人家就等着将最后一批绣品换了钱,去杂货铺买些过年的东西回来。

说起来,有了蒙家的杂货铺,小石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已经很少跑几十里路去镇上买东西了。

一方面,蒙家的杂货铺里东西实在是太齐全了,大到粮食布匹,小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几乎都有。

即便一时没有的,只要在杂货铺给了订金,最多不过三五日,就能在杂货铺拿到预定的东西。

所以,小石村的村民们一点都不着急,等有了钱,就在杂货铺里采买也很方便。

……

这一晃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王凤群将妇人们交上来的绣品仔细检查后送进仓库,就等着蒙家的运输队送去县城的唐家铺子。

蒋才国捧着一本账册出来,按照账册上的记录将上一批绣品的钱给妇人们结清。

拿到了钱,妇人们欢天喜地的各自离去,准备采买年货准备过年。

但往日安静的绣坊里却依旧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