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 工程师伊姆(3 / 6)

偏天 黑月幻想szs 4813 字 13天前

本身就是对时空法则的戏谑与重构。

他们的“社会”

,没有中心,没有领袖,只有一张覆盖了整个已知宇宙(或许还有未知)的、名为“神经云网络”

的巨大矩阵。

在这个网络中,个体的意识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瞬间扩散、交融、变形,最终融入一个更加宏大、更加难以名状的集体意识。

他们思考,不是通过神经元,而是通过量子隧穿的幽微连接;他们记忆,不是储存在大脑或芯片,而是铭刻在时空曲率的微小褶皱里;他们交流,不是依靠声音或符号,而是共享思维的火花与量子态的共振。

他们是宇宙的诗人,用时空作为墨水,用引力作为笔触,书写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诗篇。

“时空编织”

——这是人类在绝望中,试图理解伊姆文明力量来源时,赋予其技术的一个粗粝而贫乏的词语。

但对于伊姆来说,这或许更像是一种本能,一种如同呼吸般自然的存在方式。

他们并非简单地“创造”

虫洞,或是“扭曲”

时空。

他们是在聆听时空的低语,是在量子泡沫的喧嚣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可能性,然后将它们编织成自己想要的形态。

一根丝线,是某个恒星诞生时的引力扰动;一缕微光,是某个黑洞蒸时的霍金辐射;一段旋律,是两个星系碰撞时产生的引力波交响。

伊姆们将这些“丝线”

从时空的织锦上轻轻抽出,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临时的、脆弱的、却又无比真实的通道。

这些通道,有时是通往遥远星系的捷径,有时是隔离危险能量的屏障,有时……则是囚笼。

他们可以局部扭曲时空,让一个区域的时间流变慢,让空间变得粘稠。

在普通人看来,这或许像是目睹了神迹,或是陷入了某种无法醒来的噩梦。

但在伊姆眼中,这只是调整了时空这块“布料”

的张力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留下的痕迹,那些被人类天文学家观测到并误认为是自然现象的“时空涟漪”

,实际上是伊姆文明迁徙时留下的量子签名。

那不是简单的能量波动,而是他们存在的回响,是他们意识在时空结构上留下的指纹。

每一个涟漪,都可能包含着无法想象的信息量,只是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力和理解力,只能将其解读为无意义的干扰噪音。

他们就像传说中的神只,在宇宙的画卷上信手涂鸦,留下一些自认为有趣的标记,却从未想过要去解释,也懒得去顾及那些渺小的、试图解读这些标记的蝼蚁。

根据“甘渊”

图书馆深处那些几乎无法读取的古老记录,伊姆文明最初降临地球,并非出于征服的欲望。

或许,只是因为地球恰好处于某个重要的量子节点,又或许,只是因为这个蓝色星球的某些特征,在他们那非人类的审美中,显得格外……和谐?

他们没有动战争,没有使用我们理解中的武器。

他们只是存在。

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足以改变一切。

他们利用“时空编织”

技术,引导着宇宙暴胀阶段的暗物质流,像园丁精心修剪花圃一样,播撒下暗物质的种子。

这些种子在亿万年的时间里,慢慢聚合,形成了星系的结构,为恒星的诞生提供了舞台。

银河系的旋臂,或许就是在伊姆无意识的“编织”

中,悄然成型的。

人类后来观测到的宇宙大尺度结构,那些恰到好处的星系分布,那些神秘的暗物质晕,都留下了伊姆文明无意间烙下的印记。

他们就像是宇宙的园丁,在播种之后,便任其生长,不再理会。

然而,文明的轨迹,总会因为各种微小的变数而偏离预设的轨道。

当地球文明展到能够初步窥探宇宙奥秘,甚至试图模仿伊姆留下的痕迹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是误判?是警告?还是单纯的……清理?

历史在“甘渊”

的迷雾中变得模糊不清。

只知道,一场浩劫之后,地球的“阿尔法”

星球,那个曾经孕育了无数梦想和苦难的摇篮,变得不再适合碳基生命居住。

并非被彻底摧毁,而是被……格式化了。

大气成分被改变,地壳结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