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6章 我的祖国(3 / 3)

锁情扣 追风总会疯 2595 字 4天前

死在这里,不就没人知道了吗?’。

我们此番提出割让凌安城,已触怒了苍州王。

若是他趁夜派人……”

他说着,手指在颈间轻轻一划,没再说下去。

想起那对魔鬼夫妻,格尔泰也忍不住心中一凛。

他回头看向其他几位使团成员,众人皆面色苍白、眼神闪躲,显然仍未能从先前“猎枪”

所指的震慑中恢复过来。

他们彼此交换了几个眼神,便纷纷附和哈萨的提议——宁愿连夜赶路,也不愿在这清水县多待一刻。

“哎……也罢。”

格尔泰蹙着眉,终于点头,“那就赶到凌安城再歇息吧!”

使团之人纷纷上了马车,马车辘辘穿过清水县街道。

就在这时,路旁一根根竖立的奇异灯柱上,太阳能灯陆续亮起,柔和却明亮的光辉顷刻间洒满大街小巷,将暮色驱散得无影无踪。

使团众人不由自主地探出头去,出一片低低的惊呼。

方才还暮色渐浓的县城,转眼间亮如白昼。

路旁商铺依旧开着,小贩在灯下吆喝,行人笑语不绝,甚至比白日里更显热闹繁华。

灯影交错中,食物的香气、孩童的嬉闹声、往来车马的嘈杂,织就出一幅鲜活而生动的夜市图画。

有人忍不住喃喃:“这……这就是大景朝的县城?”

格尔泰沉默地望着窗外景象,心中波澜暗涌。

他看见一个卖糖画的老翁笑呵呵地递给孩童一只光的灯笼,看见酒肆门口好友在举杯对酌,甚至看见更夫已经开始巡街……

这一切在稳定、安宁的秩序中透着蓬勃的生气。

这是草原上永不可能拥有的景象。

他们逐水草而居,随季节迁徙,何曾有过这样踏实、温暖的夜?

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将那片璀璨灯火抛在身后。

一入荒野,黑暗便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只有车头两盏灯笼在风中摇晃出微弱的光晕。

哈萨终于按捺不住,在车厢中恨声大骂:“凭什么?凭什么他们就能享有这样的繁华!

而我们就要在苦寒之地挣扎求生,连一处固定的家园都没有?”

他拳头攥得白,“不行,回去候我定要劝谏单于——就算不能一口吞下大景,至少也要兵拿下凌安城!

让我们的族人也能在城墙之后安睡!”

格尔泰久久不语。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又看见那些“猎枪”

冷硬的轮廓,看见苍州王镇定而威严的面容。

“这……谈何容易。”

格尔泰捋着卷毛胡须终于叹息一声,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突厥铁骑年年南下,可曾真正踏破过大景北关?连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我们两国合力又能如何?”

他转过头,目光沉重地看向哈萨,“更何况……今日你也见到了。

那‘猎枪’还不知是何神兵利器。

那苍州王和王妃不用刀剑却用‘猎枪’,必是对那‘猎枪’有所倚仗。”

闻言,哈萨和其他使团成员皆沉默了,车厢里只有无数的唉声叹气。

车外风声呜咽,犹如草原上永恒的悲歌。

此次出使失败,他们依然得要回到草原深处,继续过那风吹雨打、游牧迁徙的日子。

马车在颠簸中行驶。

三日后,使团到达了凌安城。

暮色已深,城墙在月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

使团众人紧绷的神经在看到城门的那一刻几乎断裂——

城门口火把通明,黑压压的士兵列阵而立,为的将领铁甲寒光,脸色阴沉,正是新任的北关元帅——平川。

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端着一个黑亮的物件,比他们在清水县见到的“猎枪”

大了一辈不止。

格尔泰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哈萨的手不自觉地按上了腰间的刀柄,声音颤:“主使……他、他们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