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也定护得王妃周全(1 / 3)

锁情扣 追风总会疯 2584 字 3天前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

中秋这日,京城里的大街上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商铺门前早早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虽还没到夜晚,已能想见华灯初上时的璀璨。

这个时代有月饼,不过只是形式烧饼而已,有月饼的含义,却没有月饼的内容。

空气中弥漫着刚出炉的月饼的甜香,混合着桂花酒的清醇,仿佛连风都带着几分醉人的暖意。

然而,这片喧嚣与喜庆,却丝毫未能浸入那重重宫阙深处。

金銮殿上,百官朝贺。

虽因佳节在即,人人脸上都带着几分程式化的笑意,但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景帝,却沉着一张脸,就像是谁借了他万两白银逾期不还,还卷了他库房金银跑路了似的。

就连礼部尚书出列,躬身回禀今日中秋宫宴已全部准备妥当,皇后娘娘为了增添热闹,体恤臣子,特意从宫外请了最有名的戏班进来表演,他也只是兴趣缺缺地答了一声:“知道了。”

那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半分节日的喜悦。

宫宴热不热闹,请了哪一家戏班,他全然不在意。

他心头沉甸甸压着的,是攻入青州和益州的苍州军!

是那个用兵如神、行事诡谲的苍州王赵樽!

他想起暗卫统领昨日的禀报:“青、益二州境内,苍州军并无大规模异动,未见集结出征之象。”

这反常的平静,非但没能让景帝安心,反而像是一根无形的绳索,更紧紧地勒住了他的心脏。

赵樽此人,绝非甘于偏安一隅之辈,他既然能以雷霆之势拿下青、益二州,势力大涨,岂会放过这直捣黄龙的天赐良机?

按兵不动,这绝不符合赵樽一贯的作风!

他究竟在酝酿什么?这平静的海面之下,是否正潜伏着足以掀翻大景朝的惊涛骇浪?

景帝心里七上八下,锐利的目光扫过丹陛下的文武百官,最终定格在站在武将之列的大九

身上。

“大九,”

他沉声开口,打破了殿内那层虚假的祥和,“京城的城防,布置得如何了?”

大九应声出列,甲胄铿锵,他挺直了腰板,胸膛拍得砰砰作响。

“陛下请放心!

调往华庆军营的禁军精锐日夜操练,枕戈待旦!

对青、益两州严防死守。

城内巡防营与新军也已暂时取消所有休沐,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巡逻警戒!

城内各处要道、城门隘口,均已加派三重岗哨,配备了强弓劲弩!

臣敢担保,如今的京城,固若金汤,犹如铁桶一般!”

闻言,景帝满意的点了点头。

但他并没注意到,大九只说了“敢担保”

,却没说拿什么担保。

大九刚刚率领新军击退了东明帝国的侵扰,携大胜之威归来,正是士气如虹、信心爆棚之时。

见他如此信誓旦旦,景帝紧绷的心弦自然松弛了几分。

将京城外围的安危交到这支士气高昂的新军手上,总归是让人多了一丝底气。

他略一沉思,随即又将那个盘旋在心头的疑问抛了出来:“众卿,据报,青、益二州的苍州军异常平静,毫无调兵遣将的迹象,尔等以为,这苍州王赵樽,究竟意欲何为?”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有大臣道:“陛下,苍州军连克两州,虽士气正盛,然兵马疲敝,粮草消耗亦巨,眼下正值秋高马肥,想来是在进行休整,补充给养。”

另有大臣附和:“是啊,陛下。

苍州军或是在积蓄力量,意在寻找最佳时机,以盼一击必中。”

景帝不置可否,目光再次转向大九:“大九,你刚从边境归来,熟知兵事,你怎么看?”

大九想都没想,直接朗声道:“回陛下!

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

苍州军的确是疲兵,需要休整。

再者,眼下已近中秋,佳节团圆乃人之常情。

就算苍州王再急功近利,也要顾及麾下将士思乡之情!

依末将愚见,苍州王此刻定然不会贸然进攻京城!

最快,也要等到中秋过后,严冬之前。”

他这番分析,结合了军事与情理,听起来合情合理。

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都觉得大九将军果然见识不凡。

景帝听罢,紧蹙的眉头也终于舒展了一些,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是啊!

中秋团圆,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