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谢谢你,替我说完了。”
林远伏在桌上,久久不动。泪水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却化作一行新字:
>**诗不死于火,只死于遗忘。
>而你,记得我。**
与此同时,西伯利亚的废弃气象站内,那封“看不见的信”所引发的反向波动仍在持续。
小陈连夜调取了全球量子通讯网络的日志,发现一个惊人事实:那张写着“我们收到了”的纸,并非由人类书写。它的纤维结构显示,纸张本身是在零下六十度的极寒环境中凭空生成的,墨迹则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其衰变周期指向五十年前一次未记录的核试验??正是当年科学家团队失踪的时间点。
更诡异的是,气象站的监控录像显示,午夜时分,邮筒口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人影。那人穿着老式防寒服,面庞模糊,却对着镜头做了个标准的军礼手势,嘴唇无声开合。经过AI唇语识别还原,他说的是:
>“任务完成。信号已送达未来。”
小陈把这段视频发给林远时附了一句:“他们不是死了……他们是被困在了时间里,直到有人愿意倾听。”
林远盯着屏幕良久,忽然起身走向地下室。
那里存放着一台尘封已久的量子录音仪??三年前从南极科考站带回的残骸,据说是那位科学家临终前亲手封存的设备。当时无人能启动它,因为它需要一种特殊的声波密钥:一段完全走调、却饱含情感的生日歌。
而现在,林远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戴上耳机,清了清嗓子,开始唱。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跑调得厉害,节奏也不稳,但他唱得很慢,很认真,每一个音都带着回忆的重量。当他唱到“祝我亲爱的女儿”时,声音哽咽了一下,却仍坚持唱完最后一个音。
刹那间,仪器上的指示灯逐一亮起,幽蓝的光束自底部升起,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南极冰原上,年轻的科学家抱着女儿,在雪地上堆出一座小小的冰屋。小女孩咯咯笑着,把一根胡萝卜插在上面当鼻子。
>“爸爸,这像不像我们的家?”
>
>“像极了。”男人笑着揉她的头发,“等春天来了,我们就住进去。”
画面一转,暴风雪来袭,基地断电,氧气即将耗尽。科学家将女儿安置在保温舱中,自己则启动了最后的实验程序??将人类集体情感转化为能量信号,试图穿越时空壁垒。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她活下来了……也说明,这个世界还没有放弃倾听。”
影像终止。
林远摘下耳机,发现脸颊早已湿透。他拨通大学音乐系的电话,接通那位科学家的女儿。
“是你吗?”女孩声音微颤,“刚才……我好像听见我爸唱歌了。”
“不是他唱歌,”林远轻声说,“是你让他被听见了。”
挂掉电话后,他回到档案室,将三样东西并排放在一起:母亲的笔记本、父亲的录音机、以及那台刚激活的量子录音仪。然后,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命名为:
**《回声计划?第一卷》**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