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室里激烈展开,直到乾峃昇重重敲着桌子:“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我们既要严谨的实验,也要大胆的假设!”
他的话如定海神针,让众人重归团结。
随着筹备工作推进,一个个难题被攻克。
1968年5月,5o7所迎来次内部测试。
玄真子身着道袍,站在实验室中央,展示他的“观气术”
——通过观察人体周围的光晕判断健康状况。
实验室里,周启铭调试着新改装的光谱分析仪,林昭远紧盯着生物电监测仪,陈默和李砚秋则藏在暗处,准备随时戳穿可能的骗局。
当玄真子准确说出检测者三天前曾扭伤脚踝时,仪器屏幕上突然出现异常的电磁波动,所有人屏住了呼吸,这一刻,仿佛预示着新的科学大门正在缓缓开启。
筹备后期,团队还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签署“终身保密协议”
,厂区实行军事化管理,连食堂大厨都经过层层政审。
乾峃昇亲自设计了一套密码系统,将“耳朵识字”
称为“声波文字解析实验”
,“意念移物”
则是“非接触力场作用研究”
,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是对科研严谨性与保密性的极致追求。
1968年7月,当最后一块防辐射玻璃安装完毕,5o7所的筹备工作终于完成。
站在焕然一新的实验室里,乾峃昇抚摸着那台还带着机油味的脑电图仪,转头对身边的林昭远说:“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5o7信箱”
的门牌上,为这个即将开启中国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新篇章的神秘机构,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而乾峃昇、林昭远、周启铭、陈默、李砚秋、玄真子等人,也将携手踏上这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科研征程,续写5o7所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未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