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15章 局 股东的围剿与学术界的声援(2 / 3)

的手指在屏幕上摩挲着签名,突然接到母校校长的来电。

老教授的声音带着粉笔灰的质感:“当年你在实验室通宵做的量子纠错模型,现在还摆在校史馆。

记住,真正的科学家不怕犯错,怕的是失去改正的勇气。

学校的量子实验室永远为你敞开,随时欢迎回来做研究。”

挂掉电话,王强从保险柜里取出祖父的手记。

泛黄的纸页上,“749精神”

四个毛笔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下面的注解写道:“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垄断,而在于普惠;科研的尊严不在于永不犯错,而在于敢于担责。”

他突然想起1998年那个雪夜,祖父在实验室教他调试设备时,特意在日志里画了个青铜钥匙符号,说“关键时刻能打开生路”

与此同时,量子矩阵大楼前的广场上正在上演震撼一幕。

王星宇站在全息投影设备旁,十六岁的少年穿着印着“量子普惠”

字样的白t恤,指挥着高校生们布置投影阵列。

三小时内,5o万份请愿签名在虚拟屏幕上滚动,形成巨大的数据流瀑布,每个签名都附带一句支持者的话:“我奶奶的阿尔茨海默症靠量子传感器确诊”

“开源算法救了我们村的玉米育种”

“这是周舟教授团队提供的真实案例。”

王星宇指向主屏幕,全息影像展示着云南山区的农田场景,量子土壤监测仪帮助农民减少了4o的农药使用,“这些技术本该服务更多人,却被锁在资本的保险柜里。”

他调出祖父王强十年前的演讲视频,年轻的科学家说:“我的梦想是让量子技术像水电一样普惠民生。”

广场上的人群爆出掌声。

有老人举着量子医疗设备的说明书流泪,有学生展开“修复漏洞而非摧毁技术”

的横幅,甚至有曾经抗议的股东家属送来矿泉水:“我丈夫被资本洗脑了,但我知道王教授的初心是好的。”

王星宇将这些画面实时传输到父亲的加密终端,附言:“爷爷说749的精神就是不让技术孤独前行。”

王强看着广场画面,突然抓起加密电话联系冯智昊。

749局实习研究员的虚拟影像出现在屏幕上,背景里的量子服务器正闪烁着绿光,祖父冯之谦的安全预案贴在墙上,每个漏洞点都用红笔标注。

“我整理出昆仑1号的17处高危漏洞,”

冯智昊推了推眼镜,“按749老规矩,公开漏洞才能集合力量修复。”

“需要多久?”

王强的机械表重新开始走动,指针恰好指向1998年那个突破时刻的时间。

“三小时足够制定修复计划,但需要学术界支持。”

冯智昊调出全球量子实验室的在线名单,“周舟教授的团队已经待命,他们说这是科学家的责任,无关商业利益。”

屏幕上弹出周舟的消息:“当年你在学术会议分享的混沌算法帮了我们大忙,现在该我们回报了。”

王强走到落地窗前,看着广场上逐渐汇聚的人群。

王星宇正带领大家用全息投影拼出巨大的青铜钥匙图案,钥匙齿恰好对应昆仑1号的核心算法结构。

楼下的抗议声变成了“修复漏洞”

的呼喊,赵伟带来的外资代表悄悄撤离,几位本土股东来道歉消息:“我们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双眼。”

“开始吧。”

王强按下公开按钮,昆仑1号的漏洞报告瞬间送到全球5oo所高校的邮箱,附带的修复计划开头写着:“技术的生命力在于透明与协作,正如749局六十年来坚守的信念。”

他将祖父手记里的“量子安全基线”

作为附件,笔记上的批注“错了就改,改了就进步”

此刻显得格外有力。

当公开邮件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王强的机械表出清脆的“咔嗒”

声。

表盘内侧突然显现出祖父刻的小字:“19981o17,与强儿共破量子壁垒,愿技术永怀善意。”

他想起那个雪夜,祖父把青铜钥匙吊坠交给他说:“这钥匙能打开技术的光明之路,但需要勇气转动它。”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几位老股东走进来,手里拿着修复计划的打印版:“我们联系了中科院的老同学,他们愿意提供级计算机支持。”

赵伟留下的外资协议被扔进碎纸机,纸屑在阳光下变成金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