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按在指纹识别区,屏幕突然亮起柔和的白光,秦烽老局长的全息影像在光芒中逐渐清晰,老人穿着1974年的制式制服,胸前的双生盾徽章在虚拟空间泛着温润的光泽。
“看来你们遇到了和我们当年一样的难题。”
秦烽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背景切换到1979年的749局指挥中心,年轻的秦烽正与王启年、林昭远激烈争论,桌上摊开的是次月球土壤分析报告。
“当时我们现月壤中含有可控核聚变的关键元素,”
老局长的影像指向档案中的红笔批注,“一派主张立刻公开数据推动科技进步,另一派坚持严格保密防止技术滥用——那场争论持续了整整17天。”
全息影像切换到历史性的投票现场,19位初代成员举着青铜钥匙进行表决,最终以1o:9的微弱优势通过“分级共享”
方案:基础数据向全球公开,核心技术保留在749局联盟内部,应用权限与生态保护承诺挂钩。
“我们在档案室的墙壁上刻了句话:‘数据是宇宙的语言,不该被锁在保险柜里,但也不能沦为掠夺的工具。
’”
秦烽的目光在三个年轻人脸上流转,“你们现在面对的,本质上是同样的抉择——如何在共享与安全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林小宇突然注意到档案照片的细节,祖父林昭远的笔记本上画着简易的能量场草图,与现在火星检测到的波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爷爷当年就预见了跨星球生态联系?”
他放大草图旁的批注,“能量共振是宇宙的平衡密码,需敬畏,忌垄断”
的字迹力透纸背,墨迹因岁月变得有些模糊,却字字千钧。
实验室的穹顶外,火星的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橘红色,能量场探测仪的指针随着余晖变化轻轻摆动,仿佛在回应半个世纪前的预见。
陆田野调出父亲陆玄的神经伦理数据库,玉琮符号的动态加密算法在屏幕上展开:“我有个折中方案。”
他将能量场数据拆分为基础层、应用层、核心层,基础波形向全球公开,应用模型仅限签署生态承诺书的机构访问,而核心频率参数则存入749局的“银盒子”
档案库,“就像祖父们的分级共享,但用动态伦理阈值实时调整权限——当某机构的生态贡献值达标,系统自动解锁更高层级的数据。”
他演示的权限矩阵中,玉琮形的校验图标随生态指标变化明暗,“这是技术保护,更是伦理筛选。”
周舟立刻编写算法验证模型,将秦烽提供的历史数据作为训练集。
屏幕上的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案能使数据利用率提升47,同时将滥用风险控制在o3以下。
“加入‘反向激励’模块了。”
年轻研究员指着代码流中的绿色节点,若机构出现技术滥用记录,不仅会被冻结权限,之前的研究成果也将被共享社区标记,“就像给技术展装了道德指南针,偏离方向就会触警报。”
全息投影中,平衡草的叶片随着算法运行开合,最终停在完全舒展的状态,显示“伦理平衡度997”
。
林小宇将祖父的能量场草图与火星数据叠加,现两者的共振节点完全吻合。
他突然明白秦烽现身的深意:“老一辈不是要我们照搬历史,而是学习他们权衡的智慧。”
年轻科研者在数据公开协议上签下名字,旁边自动生成的电子指纹与林昭远的档案签名形成奇妙的重叠,“我们公开能量场的基础波形,但附加‘生态共治’条款——任何利用这些数据的研究,都必须将17的成果用于星际生态保护。”
他调出月球苔藓的最新生长数据,作为个应用案例:“月球监测网已经用共振频率优化了苔藓培育环境,存活率提升了。”
当三人同时按下确认键,实验室的穹顶突然亮起璀璨的光流。
月球监测网的脉冲信号、火星能量场的波动数据、地球平衡草的生长节律在虚拟空间交织,最终凝结成动态的双生盾图腾。
749局的青铜钥匙徽章在图腾中央旋转,触了隐藏的历史彩蛋——秦烽、王启年、林昭远的虚拟影像与林小宇、陆田野、周舟的身影在光流中重叠,三代科研者的手掌在虚拟空间同时按在数据协议上,形成跨越半个世纪的承诺接力。
地球指挥中心的实时反馈瞬间涌入:非洲联合实验室申请用能量场数据优化干旱地区的作物种植;巴西雨林研究所计划通过共振频率监测森林生态;印度理工学院提交了“地月火能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