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o章 局 玄鸟号的伦理载荷(2 / 3)

激光雕刻着“平衡”

二字,笔触与749局初代青铜钥匙上的字迹完全一致。

“1974年我们射第一颗量子探测卫星时,也在太阳能板上刻了同样的字。”

他展开泛黄的设计图,当年的卫星与如今的玄鸟号在屏幕上重叠,“技术会迭代,但理念永远需要实体承载,这就是伦理载荷的意义。”

王强团队的量子矩阵正在对探测器进行最后校准,当“平衡”

二字的激光纹路与月球机器人的机械臂、地球实验室的操作台形成三角定位时,三者的量子特征码突然同步闪烁。

“这是跨星际技术共鸣!”

年轻工程师惊呼,屏幕上的共振曲线如金色河流贯穿地月火轨道,“月球的生态监测网、火星的种植舱、地球的量子计算机,都在与玄鸟号产生呼应。”

王强的腕表此时自动记录下这组数据,表盘内侧的“共享”

刻痕反射着屏幕的光芒,像在完成某种神圣的认证。

全球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射倒计时的屏幕上时,陆玄给玉琮符号生器输入最后一组参数——那是林小宇团队破解的火星微生物光频率,与柯伊伯带异常信号的基频恰好形成和声。

“当探测器抵达目标区域,这些符号会随信号频率变化,相当于用宇宙的语言打招呼。”

他看着绿色的符文在舱体内流转,“林念默说过,最好的伦理表达是让对方能听懂你的善意。”

林望舒的星系图突然高亮显示玄鸟号的航线轨迹,在三维星图中,这条银色航线与地月火三星连线形成完美的双生盾轮廓。

“探测器的每个变轨节点都经过伦理评估。”

他调出航线设计说明,经过小行星带时会自动绕行潜在生命信号源,穿越星云时将关闭主动探测功能,“就像穿越陌生村庄的旅人,保持尊重而非惊扰。”

背景中,月球基地的机器人正用机械臂摆出与玄鸟号相同的姿态,地球实验室的平衡草在培养皿中舒展叶片,三者在不同星球完成着相同的“平衡”

仪式。

“负1o分钟倒计时。”

广播声在射场回荡,戈壁的风突然转向,带着远处绿洲的草木清香。

王强的腕表、陆玄的玉琮、林望舒的星系图在晨光中同时泛起微光,三件信物的能量场与探测器的量子信号形成共振。

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全球支持率实时数据突破89,来自17o个国家的祝福信息如星雨般划过屏幕,其中最多的词汇是“希望”

与“平衡”

陆玄的女儿小馨用神经镜绘制的“宇宙和平图”

突然出现在探测器的实时画面中,这幅由儿童笔触构成的作品被量子打印技术印在太阳能帆板内侧:蓝色的地球与红色的火星被绿色藤蔓连接,柯伊伯带的小行星上画着笑脸,最远处的星辰旁写着稚嫩的“你好”

“这是最柔软的伦理载荷。”

陆玄轻声说,玉琮投射的符文恰好将这幅画框在中央,“技术参数能说明实力,而童心能传递善意。”

“3、2、1,点火!”

巨大的轰鸣撕裂戈壁的寂静,橘红色的尾焰如天神的画笔划破长空,将玄鸟号托举升空。

箭体表面的双生盾图腾在阳光下燃烧般闪耀,每个纹路节点都对应着不同的伦理指令:遇到未知生命时的静默程序、生态样本的无菌封装协议、数据传输的加密标准……这些看不见的规则,比任何硬件设备都更能定义人类文明的特质。

王强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据,量子-脑机系统的同步率始终保持在999,玉琮符号生器的频率稳定在宇宙背景辐射的和谐频段,苔藓样本的活性指数纹丝不动。

“所有伦理载荷正常运行。”

他想起祖父王启年的话:“真正的深空探索,是让宇宙看到人类最好的样子。”

腕表的齿轮声与探测器的引擎频率在记忆中重叠,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探测器穿过大气层的瞬间,机械臂自动展开,激光雕刻的“平衡”

二字在太空中反射阳光,形成短暂的光轨。

地面观测站捕捉到这一幕时,恰好与月球机器人的机械臂、地球实验室的操作台形成直线——这条跨越38万公里的连线,像人类文明向宇宙伸出的橄榄枝。

陆玄调出玉琮屏蔽层的实时监测,辐射剂量稳定在安全阈值的17,那些纳米级的孔隙仍在按斐波那契数列规律吞吐能量,将核动力的风险牢牢锁在符号学构建的牢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