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局:迷雾重重(2 / 2)

年开拓中国航天事业一样,要面对无数艰难险阻,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次月,江南又传来“读心少女”的传闻。14岁的阿柔号称能洞悉人心,甚至能准确说出陌生人三天前的梦境。林昭远带着团队抵达时,正撞见阿柔被奉为“神女”,信徒们排着长队向她供奉财物。“科学从不信奉神明,只相信证据。”林昭远将阿柔接入实验室,准备了十组密封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冷僻知识,如同钱学森在培养科研人才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考察。

测试开始,阿柔起初对答如流,可当题目难度升级,她的眼神开始飘忽。周启铭注意到她脖颈处的微型耳机,陈默则在其鞋底发现了感应装置。原来,阿柔的父母在观众中安插“眼线”,通过无线电传递信息。当骗局被拆穿,阿柔母亲跪地痛哭:“我们也是被生活所迫……”这一幕让李砚秋眼眶泛红,也让众人意识到,在探寻真相的路上,不仅要对抗谎言,更要直面人性的复杂。这也如同钱学森在科研生涯中,不仅要突破技术瓶颈,还要应对外部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各方压力,但始终坚守信念。

最棘手的案例来自西北的“火遁奇人”。此人宣称能在熊熊烈火中自由穿行,毫发无损。为验证真伪,507所特意搭建了专业火场,温度传感器、高速摄像机严阵以待。火遁奇人踏入火海的瞬间,火焰突然诡异地避开他的身体。周启铭立即调取光谱分析,发现火焰中掺杂了特殊的阻燃化学物质;李砚秋则在其衣物纤维中检测出耐高温涂层。这场精心设计的“超自然表演”,背后竟是化学博士主导的商业骗局。他们从这个案例中汲取经验,就像钱学森从一次次失败的试验中总结教训,不断改进科研方案。

1970年初,507所的档案室里,“伪特异功能案例”卷宗已堆至半人高。每一份档案都记录着研究人员的智慧与汗水:陈默设计的“三重隔离测试法”,李砚秋总结的“魔术手法识别手册”,周启铭研发的“电磁干扰监测系统”。这些成果不仅是对抗骗局的武器,更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扫清了障碍。他们如同钱学森带领团队攻克航天难题一样,在探索人体特异功能的道路上,一步步开辟出前行的方向。

深夜的研究所,乾老翻看着这些案例,在总结报告上写下批注:“辨伪存真,是探索真理的必经之路。每一次识破骗局,都让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窗外,寒风呼啸,而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在这片科学与伪科学交织的迷雾中,507所的研究者们正手持理性之剑,坚定地开辟着前行的道路,传承着钱学森先生的精神,带着钱氏家族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使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