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借物言志(2 / 2)

词,意境深远,寓情于景,借物言志,实乃慕白所不及。”

南宫嘉雯闻言,笑意更浓,说道:“公子何必自谦?才情之事,非关谦让。

本宫观公子之词,既有古风的雅韵,又不失新意,实为难得。

今日得遇公子,亦是本宫之幸。”

说罢,二人继续漫步于月下,微风拂面,花香袭人,一时之间,仿佛尘世烦恼皆忘,唯有眼前美景与知心之人相伴。

南宫嘉雯手持银铃,轻轻摇曳,铃声清脆,与夜色中的虫鸣相和,更添几分宁静与和谐。

李慕白与南宫嘉雯行至一亭,名唤“凌波”

,亭畔柳丝轻拂,月色映照水面,波光粼粼,宛如银河落人间。

二人立于凌波亭中,四目相对,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微风拂过,柳丝轻舞,月色映照水面,波光粼粼,更添几分柔情与雅致。

南宫嘉雯察言观色,忽觉李慕白举止言谈中,似有异于常人之处,心中暗自思量:此人才情出众,风度翩翩,却为何总觉他身上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气质?莫非……念及此处,她嘴角微扬,含笑道:“李公子,本宫观你词中,既有古风的雅韵,又不失新意,实乃难能可贵。

不知公子平日里,可曾多读古籍,对前朝诗词,又有何见解?”

李慕白闻南宫嘉雯之问,心中微动,躬身答道:“娘娘见笑了。

慕白自幼酷爱诗词,于古籍之中,汲取养分,对前朝诗词,亦颇有涉猎。

窃以为,诗词之道,贵在传承与创新并重。

古风之雅韵,诚为瑰宝,然若一味摹古,失却新意,亦难流传千古。

故慕白于研习古籍之余,亦尝试融入新意,以求词中有我,我中有词。”

南宫嘉雯闻李慕白之言,目中赞许之色更浓,颔笑道:“公子所言极是,诗词之道,诚为传承与创新并重。

公子既能汲取古风之雅韵,又不失新意,实为难得。

本宫有一事相询,不知公子可否告知,是谁引荐公子来参加今日的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