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健康。”
白骄阳心里一暖。这句话,让他想起了奶奶的叮嘱。
回到酒店,白骄阳按照药方抓了药。煎药的过程很繁琐,但他却出奇地有耐心。也许是对康复的渴望,让他愿意尝试一切方法。
服药几天后,白骄阳感觉咳嗽减轻了一些,呼吸也顺畅了一点。这让他信心大增。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应酬,按时作息。
在京城治疗的日子里,白骄阳渐渐喜欢上了中医。他发现,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叶承天不仅医术高超,还经常和他分享养生之道,教他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
一个疗程结束后,白骄阳再次去复诊。叶承天检查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恢复得不错,继续服药,注意调养。”
叶教授又拟定了相关的方药,并且给白骄阳详细的再一次解读了一下。这是我对于肺部纤维化及肺结节康复调理中药处方解析,你且认真听来,够感悟多少全在你知悟性。
一、处方拟定
生黄芪30g、太子参20g、南沙参15g、麦冬15g、天冬15g、生地黄20g、玄参15g、山茱萸12g、怀山药20g、茯苓15g、浙贝母12g、瓜蒌皮15g、清半夏10g、陈皮10g、丹参20g、三七粉3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生牡蛎30g(先煎)、海浮石15g、炙甘草6g、紫河车粉6g(冲服)
二、处方来源与组方思路
本处方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化裁而来,结合《丹溪心法》化痰散结之法,融合现代临床对肺纤维化、肺结节的治疗经验。针对患者肺肾两虚、痰瘀阻肺的基础病机,在前期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促进肺部纤维化组织修复及肺结节消散。
1.扶正固本:以生黄芪、太子参、南沙参为君药,补气养阴,提高机体正气。黄芪甘温,入肺脾经,补气升阳;太子参甘平,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南沙参甘微寒,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三药合用,补而不燥,滋而不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2.滋阴润肺:麦冬、天冬、生地黄、玄参为臣药,增强滋阴润燥之力。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养阴;天冬甘苦大寒,清肺降火;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四药协同,改善肺阴亏虚状态。
3.化痰散结:浙贝母、瓜蒌皮、清半夏、陈皮、生牡蛎、海浮石为佐药。浙贝母苦寒,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瓜蒌皮甘寒,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清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陈皮辛苦温,理气化痰;生牡蛎咸寒,软坚散结;海浮石咸寒,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合用,针对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4.活血化瘀:丹参、三七粉、桃仁、红花为佐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三七甘微苦温,化瘀止血;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四药协同,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5.引经与调和:桔梗为使药,载药上行,宣肺利咽;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紫河车粉补肾益精,养血益气,增强扶正功效。
三、单味药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扶正类药物
1.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干扰素生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肺组织微循环,抑制肺纤维化进程;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2.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研究发现,太子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抗疲劳、抗衰老作用,适合久病体虚患者。
3.南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现代研究表明,南沙参含有多种萜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
4.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麦冬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具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作用。
5.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胃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天冬含有甾体皂苷、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肺组织炎症反应。
6.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现代研究表明,生地黄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