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雍“诏访寰宇寺院,有名迹者,咸敕名额”,空相禅师风餐露宿,一路化缘至中都(北京)陈情,恭请金帝完颜雍敕得大明禅院名额。
除了《明月山大明禅院碑记》,一些地方史志、佛教相关的书籍以及月山寺的相关介绍资料中也有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和引用,使得空相禅师创建月山寺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如在介绍月山寺历史的文章中,都会提及空相禅师从少林寺云游至此,见此地山清水秀,便筑茅垒石,结庵而居,创建了最初的“清风庵”,后经发展才有了月山寺。
1158年,少林寺高僧空相禅师创建了月山寺。
空相禅师在少林寺修行20余年,拜在少林寺住持法和名下,潜心学习曹洞宗禅法。待老师去世后,空相离开少林云游四方。一日,他来到如今月山寺所在之地,见此处山似一勾弯月,翠柏修竹茂密,丹水潺潺西流,灵岩寺钟鼓东鸣,认为是佛家修行的福地妙境,遂决定在此筑茅垒石,结庵而居,当时名为“清风庵”。
当时北方处于金朝统治,朝廷对寺院管理严格,开办寺院需申请名额,对僧籍、寺籍、度牒管理极严,没有寺籍的寺院会被责罚甚至取缔。为让清风庵获得合法地位,空相禅师风餐露宿,一路化缘至中都(北京)陈情。几经周折,终于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恭请金世宗完颜雍敕得“大明禅院”的名额。
得到官方认可后,大明禅院发展步伐加快。空相禅师通过医治病痛、舍医送药、设棚舍粥、救济难民等方式广结善缘,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座座殿宇、一排排寮舍在明月山上相继建成。后来,月山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原四大佛教寺院之一。
此外,同空相禅师一起开创月山寺的还有他的徒弟苍公。苍公本是落魄武进士,因生逢乱世,怀才不遇,愤而出家于清风庵。他闲暇时操练拳法,创造出了八极拳,月山寺内的苍公洞相传为他手凿而成。
乾隆皇帝御题
三匾、一对联、诗七首:
三匾
-“慈意云垂”:
这是乾隆为大士阁题写的匾额。大士阁是月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慈意云垂”意在形容大士阁中供奉的观音菩萨慈悲心怀如同云朵低垂,普降甘霖,庇佑众生。
-“六通圆满”:
为毗卢殿所题。“六通”是佛教术语,指六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通圆满”表示毗卢遮那佛所具备的六种神通达到了圆满的境界,象征着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无所不能。
-“无尽光明”:
是水陆殿的匾额。水陆殿是举行水陆法会的场所,“无尽光明”寓意着佛法的光明如同浩瀚宇宙,没有尽头,能够照亮众生的心灵,指引他们脱离苦海。
一对联
-“功德水周环金容印月,吉祥云缥缈宝界凝香”:这副对联挂在大雄宝殿。
上联“功德水周环金容印月”,“功德水”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功德,如同环绕的水流,滋润着众生;“金容”指佛像,“印月”寓意着佛像的庄严和佛法的光辉如同月亮映照在水中,清晰可见,又蕴含着一种宁静、神秘的美感。
下联“吉祥云缥缈宝界凝香”,“吉祥云”代表着祥瑞和福气,在天空中缥缈飘荡;“宝界”指佛国世界,“凝香”则营造出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仿佛佛国世界中充满了祥瑞的香气。整副对联通过对佛法、佛像、佛国世界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月山寺的神圣和庄严,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诗七首
目前明确为乾隆皇帝为月山寺所题的诗有《月山宝光寺》和“金山行影几千秋,方锁高峰水自流,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一诗。其余五首诗的具体内容暂无确切的公开资料记载。
以下是对《月山宝光寺》的赏析:
-原文:“月地由来号月山,蜿蜒一径入云关。真成七宝光无定,消受三秋趣以闲。平野色含菁峭外,飞泉声在翠微间。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
-赏析:首联点明月山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由来,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高耸入云的山门。颔联中“七宝光无定”描绘了月山寺的神秘和神圣,仿佛有着无尽的佛光闪耀;“消受三秋趣以闲”则体现了诗人在秋天游览时,感受到的闲适和惬意。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月山寺周围的美景,平野的景色在青山之外,飞泉的声音在翠微之间,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尾联“心疑开士幽居处,欲辨残碑藓已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