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木勺,将“立夏苦茶”分发给众人,茶汤入口,先苦后甘,苦如人生,甘如天道,正是“先苦后甜,否极泰来”的寓意。
阿橘穿梭在人群中,分发“黄连香囊”:“此香囊以黄连、冰片、麝香制成,可防心火上炎,置于枕边,能引火归元,一夜无梦。”少女的发辫上已换上新的苦丁叶,叶片上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宛如撒落的星辰。
多年后,蜀地形成“立夏饮苦丁茶、挂黄连香囊”的习俗。成都的茶肆每至立夏必推出“水火既济茶”,茶碗中漂浮着黄连片与阿胶丁,伙计会当着客人的面将茶汤从高壶中冲入碗中,形成“水火交融”的泡沫,谓之“醍醐灌顶”。而祝融峰的“水火既济坛”,则成为百姓立夏必去的祈福地,人们在此舀取“肾水潭”的泉水,带回家中煮茶,寓意“引天上水,滋地下肾,保一年心肾康宁”。
当最后一滴苦丁茶落入百姓碗中,岐黄望着恢复湛蓝的天空,只见赤云已散,唯有几缕金边残云,宛如火德退去的余韵。他忽然明白:中医之道,正如立夏的火与水,非对立而需共生。就像黄连与阿胶,一泻一补,一燥一润,看似矛盾,实则相成,方能成就“水火既济”之功。真正的医者,当如立夏的阵雨,既降伏炎炎心火,又滋润干涸肾田,让生命在火与水的交响中,奏响平衡的乐章,生生不息。
章回赞诗
赤帝行令火旗扬,蜀地炎蒸溽暑张。
黄连泻心清烦热,阿胶滋肾敛浮阳。
九窍通灵调水火,三焦宣化定阴阳。
且看苦丁茶沸处,一缕烟霞护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