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升风动肝为先(3 / 3)

散步宜缓,以助肝气疏泄。”

第五章病案奇闻·肝风内动的跨界诊疗

一、书生梅核气:书卷间的肝郁痰凝

寅时正,县学钱秀才扶喉入院,咽中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胸胁胀闷、情志抑郁,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每日苦读至卯时,渐觉气机不畅,”秀才皱眉叹气,“前医投以含片,反致痰多……”

岐黄辨证为肝郁痰凝,以半夏厚朴汤合四七汤加减:法半夏9g、厚朴6g、茯苓12g、紫苏梗9g、香附9g,“半夏厚朴汤化痰散结,四七汤疏肝理气,此乃‘气顺则痰消’之法。”

他又以“提刮法”在患者天突穴至膻中穴处刮拭,至皮肤潮红为度,“提刮法可宽胸理气,配合耳穴压豆‘咽喉穴’‘肝穴’,此乃‘内外合治’之理。”一周后,秀才梅核气消失,改以逍遥散合二陈汤调理。

二、老妇中风:春风中的肝阳化风

卯时三刻,邻县孙婆婆由家人抬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伴头痛眩晕、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晨起扫雪后突发,”家人焦急万分,“西医说是‘脑梗死’……”

岐黄辨证为肝阳化风,脉络瘀阻,以天麻钩藤饮合桃仁红花煎加减: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桃仁9g、红花9g、丹参30g,“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桃仁红花煎活血通络,此乃‘熄风与活血并重’之法。”

他又在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处施以“透天凉”针法,“透天凉针法清热平肝,配合西医溶栓治疗,此乃‘中西协同’之急救。”半月后,孙婆婆肢体活动改善,改以补阳还五汤善后。

第六章章回赞诗·立春医道的木土哲思

回目诗

立春阳气动东方,肝木升发喜畅Yang。

逍遥散里调肝脾,柴胡汤中疏郁忙。

雷火灸期通脉络,三花茶饮散忧惶。

且看稻花翻浪处,一片生机在药香。

结语

当最后一缕柴胡香飘出医馆,岐黄站在药圃中,见柴胡幼苗在东风中舒展新叶,嫩茎虽细却挺直向上,恰似肝气升发的蓬勃之力。他忽然领悟:立春的肝郁之治,恰似修剪枝桠——需疏其过密,养其不足,让生命如春日之木,在舒展中孕育生机。医者之道,如春风化雨,需顺其性而导之,逆其势而调之,让肝气在升发中保持“条达而不悖”,此乃“治肝如治木”的至简真理。

“阿远,”岐黄望着东方既白的天空,“明日雨水,记得采收新鲜柴胡。立春虽过,却藏着‘春生’的全部智慧。医道如自然,需在升发中守其正,于调畅中护其根。”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立春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肝郁者宜疏,肝虚者宜养,切勿盲目施为。)

【立春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雨水卷:湿盛阳困脾失运》——雨水时节,湿气渐盛,阳气被困,脾失健运,致湿阻中焦、痰饮内停等证,且看岐黄如何以祛湿健脾、温阳化饮之法,醒脾阳于湿困,利水湿于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