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静镇”之象。“左为阳,主风动,当以虫类药引之;右为阴,主镇潜,当以金石药固之,此乃‘一阴一阳之谓道’。”
电母亦开口,声如流泉:“观此草叶片,东青属木,西白属金,正合‘肝肺升降’之理。动则升肝风,静则降肺金,非虫类不能通其络,非金石不能镇其逆。”
五·介类潜阳膏方融奇偶
未时初,青黛依雷公电母之训,取介类药与金石药同炼。她先以龟板、鳖甲煎取“潜阳汁”,此汁咸寒入肾,能滋阴制火;再以龙骨、牡蛎磨成“镇逆粉”,此粉涩平入肝,可收敛浮阳;最后加入蜈青提供的蝉蜕、赤矶贡献的磁石,以山茱萸鲜果浆为引,调和成“奇偶膏”——奇者为阳数,用七味动药;偶者为阴数,用八味静药,正合《周易》“参天两地而倚数”之理。
丹炉中,动药如游龙,静药似卧虎,初时相互抵触,游龙欲出炉,卧虎欲镇之。青黛运起“龙虎交媾诀”,只见炉中升起青霞紫雾,游龙与卧虎竟缠绕成太极图式,最终化作琥珀色膏体,表面浮现出“平肝息风”四个雷纹。
将膏方分涂左右两半株,左半株蛇形枝条立刻覆上一层介壳,如鳞甲护身,却仍保有灵动之势;右半株钟形果实生出金石纹路,似青铜古钟,却不失温润之质。蜈青与赤矶见状,均叹服不已。
六·根脉成象丹田现雷火
申时正,山茱萸苗忽然发出轰鸣之声,如体内有雷鼓震动。青黛以“内视术”观之,见其根部深处有一团青焰跳动,状如丹田,正是“龙雷之火”的藏身之所。火焰周围,虫类药化作的赤鳞小虫与金石药凝成的玄甲武士正翩翩起舞,恰似“火与金合,动静相得”。
更奇妙的是,丹田上方生出道道脉络,如人体十二经别,分别与叶片、果实相连:足厥阴肝经通左半株枝条,手太阴肺经连右半株果实,足少阴肾经贯串根部,手少阴心经上达花苞。“《灵枢·经别》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此草竟已具经络雏形!”青黛惊叹。
此时,电母以金镜照射根部丹田,青焰中竟映出“雷火丰”卦象——上卦为雷,下卦为火,正是“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的象理,暗合“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的治法精义。
七·节气收官风火炼真形
酉时三刻,惊蛰的最后一丝雷火之气渗入药田。山茱萸左半株已化出完整的“风木之形”:枝条如虬龙蜿蜒,叶片似鹰爪张扬,顶端花苞呈火焰状,色正青;右半株则凝成“金镇之象”:果实如编钟垂悬,表皮若古玉生纹,底部根须如铁塔深扎,色银白。
青黛取来天平,左盘放风木枝条,右盘置金镇果实,竟重量相等,正是“阴平阳秘”的最佳体现。她又以舌尝之:左枝味酸中带辛,如春风拂过梅林;右果味咸中带涩,似秋霜打过银杏,恰合“酸辛化风,咸涩镇逆”的药性配伍。
“《本草便读》云:‘山茱萸,功专补肝敛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今日观之,其能敛者,非仅气血,更能敛龙雷之火、镇肝风之动。”青黛在竹简上疾书,“惊蛰治草,当知‘风非皆外袭,火每从内生’,需辨‘内风’与‘外风’,别‘实火’与‘虚火’。此草得雷火之激,成动静之体,正可应‘诸风掉眩’之治。”
结语·动中求静
戌时,新月如钩,悬壶谷中虫鸣声此起彼伏。山茱萸苗左右两半株忽然合而为一,枝条与果实相互缠绕,形成“风中有雷,雷中有镇”的奇妙形态。青黛望着这株灵草,忽觉丹田处有暖流涌动,与幼苗根部的雷火丹田遥相呼应,正是“人身小宇宙,草木大药炉”的至深感应。
此回书,说尽惊蛰“雷火炼形”之奥,解明“动静互根”之理,更演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智。正是:
惊蛰一声雷火惊,龙蛇起陆动风形。
虫金石介皆成药,奇偶阴阳各有灵。
根藏丹田通脉络,叶映卦象显神灵。
欲知春分平衡事,且看阴阳对半分。
下章预告·第四回春分平衡阴阳对半分
话说青黛仙子在惊蛰时节悟得山茱萸“动静相济”之性,待至春分,悬壶谷中阳气升至半满,正应“阴阳相半,昼夜均平”之理。山茱萸得春分“平衡”之气,竟从中间分为两半,左半株纯青,右半株纯白,如太极图式。
此时,掌管阴阳药的玄素真人驾临,指出此草需在春分时节培育“阴阳双补”之效,却引出掌管温热药的赤阳子与寒凉药的玄冰子之争——赤阳子主张以附子、肉桂助其阳,玄冰子坚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