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大寒·寒气逆极近春生(2 / 3)

箔;腰系杨柳带,带上串着黄芪、木蝴蝶、白术等药物,每味药材都散发着暖春的气息;手中握着一支"春生杖",杖头雕刻着"女娲补天"图案,女娲左手持黄芪,右手握木蝴蝶,象征"补气疏肝,补天浴日"。

"大寒之候,寒气逆极,然一阳生于泉下,如黄芪之根,藏阳于土。"仙童开口,声音如春风化雨,"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如春泥护花,培土生金;木蝴蝶味苦甘性凉,入肝、胃经,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如春风拂柳,条达气机。二者相须为用,可奏'补而不滞,升而不浮'之功,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之变法。"

仙童挥动春生杖,鼎中土黄色液体开始顺时针旋转,冰块与絮状物形成漩涡。他将黄芪与木蝴蝶投入鼎中,只见:

-黄芪如一块暖金,沉入鼎底,甘温之气化作金色云雾,包裹住冰块,冰块逐渐融化成清水,如春泥融雪,模型的"畏寒肢冷、便溏泄泻"如冰遇暖;

-木蝴蝶如一只青鸾,翔至液面,苦甘之气化作青色旋风,吹散絮状物,絮状物随旋转转化为精气,如春风化雨,模型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如雾散云开。

两股药力在鼎中形成金青双色太极图,沿着竹制脾胃管上下循环,最终在"中脘穴"化作温润的碧色液体,模型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症状如夜雾遇晨钟,消散殆尽。

四、相须妙理·芪蝶和鸣

"黄芪与木蝴蝶,一补一疏,一温一凉,如土壤与春风,相生相长。"仙童以春生杖指点鼎中,投射出七情配伍全息图,"黄芪得木蝴蝶之疏,可防补气太过壅滞,如厚土有春风,生而不滞;木蝴蝶得黄芪之补,可增疏肝之力,如春风有厚土,疏而不虚。此乃《本草正义》'黄芪补土,蝴蝶疏木,土疏木荣'之精髓。"

青梧触类旁通,从药篓中取来白术(健脾燥湿)、柴胡(疏肝解郁),请求仙童演示更多配伍可能。仙童应允,将白术投入鼎中脾胃区域,柴胡撒入肝脏模型,只见:

-黄芪的金气与白术的黄气交融,化作琥珀色云雾,如金秋麦田,健脾燥湿而不燥,模型的"舌苔白腻"如露润花;

-木蝴蝶的青气与柴胡的碧气缠绕,化作翠绿色溪流,如春水绕田,疏肝解郁而不伤正,模型的"胸胁胀痛"逐渐缓解。

四药合煎的药液在鼎中沸腾,形成"补气、健脾、疏肝、解郁"的立体疗法,恰似大寒时节的农事:先培土(白术),再播种(黄芪),后育苗(木蝴蝶、柴胡),环环相扣,顺应春生之道。

仙童又演示了单用药的弊端:单用黄芪如浊流漫田,模型出现"气机壅滞、头目胀痛";单用木蝴蝶如狂风折柳,模型出现"气虚下陷、脱肛泄泻"。唯有相须为用,方能如"脾土得补,肝木得疏",恢复人体的升降平衡。

五、台畔悟真·五运玄机

午时时正,寒极春生鼎突然发出黄钟大吕之音,鼎身的黄铜纹路泛起金青色光芒,投射出今年的五运六气图:丁巳年,木运不及,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太阳寒水。青梧见状,拱手问道:"木运不及,肝虚为本,为何反以黄芪补脾,而非直补肝木?"

仙童从鼎中取出一株黄芪,指着其根须说:"木运不及,土气乘之,此乃'母病及子'。脾为肝之母,脾虚则肝失濡养,故补肝需先补脾,此乃'培土荣木'之法。黄芪入脾经,大补脾气,气旺则血生,血生则肝柔,如《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他取来茯苓(健脾利湿)、黄芪(补气健脾)、木蝴蝶(疏肝理气)同置鼎中,演示"土旺木荣"之妙:

-茯苓的白气如秋露,健脾利湿,模型的"肢体困重"如露润花;

-黄芪的金气似夏阳,补气健脾,模型的"气短乏力"逐渐减轻;

-木蝴蝶的青气像春风,疏肝理气,模型的"情绪抑郁"如冰融河开。

三气合一,如冬日暖阳,先利湿(茯苓),再补气(黄芪),后疏肝(木蝴蝶),暗合"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之序。

六、归程感怀·春生交感

未时,青梧揣着配伍好的药包下山,春灵蝶停在他肩头,翅面的淡金色逐渐转为暖黄色,如从大寒转为立春。路过黄芪田时,见朝南的根部冰层较薄(阳),朝北的冰层较厚(阴),印证了"阳生阴长"的理论。

云叟正在药寮前的土灶上炮制黄芪,锅中的黄芪与蜜、酒同炒,"黄芪蜜制可增强补气之力,酒制可通经活络,此乃'通补兼施'之法。"老人用竹筷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