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春分·阴阳相半草含真(2 / 4)

,胸前的鸿蒙玉牌残片突然发出青光,形成护盾挡住金箭。玉牌碎片与还魂草产生共鸣,一道金光从百草冢深处升起,一株无根无叶的草破土而出,十三片金叶在风中舒展,每片叶面上都刻着“土”字古篆,正是长夏土灵“还魂草”!

还魂草的金叶与蘅芜体内的无花果灵根产生共振,她识海中浮现出“脾主运化”的金色大字。青女的金箭余势未消,却被还魂草吸收,化作养料渗入根部,草叶竟当场扩展至二十四片,对应二十四节气,每片叶面闪现不同药草影像,从健脾的党参到和胃的砂仁,竟涵盖脾胃经全系药物。

药鬼们见状,集体跪拜还魂草,衣袍上的毒渍彻底化作药香。为首幽灵的手腕草绳突然绷直,指向冢内东侧——那里的雾气正诡异地翻涌,露出半截刻着“本草阁”的石门。

四、还魂草金光乍现,后土使初露真容

还魂草的二十四片金叶在阳光下流转着五色光芒,每片叶子边缘呈波浪状,恰似脾脏的解剖图轮廓。蘅芜刚靠近三尺,叶片突然发出清越的共鸣声,如琴瑟和鸣,每片叶面依次闪现“脾”“胃”“仓廪”“水谷”等字样。青女的金箭余势化作金色粉尘,落在草叶上竟凝成露珠,露珠滚落在地,竟长出微型五谷——粟、麦、稻、黍、稷,分别对应五行方位。

“小心!”苏翁突然惊呼。青女指尖再凝金箭,直射草心。蘅芜本能地扑向还魂草,胸前的鸿蒙玉牌残片与草叶接触的瞬间,一道光柱冲天而起,玉牌碎片竟与还魂草融为一体,在光柱中化作绿衣少女。少女长发及腰,发间别着稻花,衣袂上绣着五谷轮回纹样,赤脚踩在土黄色祥云上,正是后土使者的化身。

“吾乃后土座下‘土华君’,”少女开口,声音如春米筛谷般沉稳,“因护持《神农本草经》遭纣王迫害,魂散于此。今得仙子以土德唤醒,方得重聚灵识。”她挥手间,百草冢的雾气化作脾胃经络图,脾经如黄色巨龙,胃经似赤色长蛇,在虚空中交缠盘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脾属阴土,胃属阳土,需调和如昼夜,方得土气充盛。”

蘅芜注意到少女的瞳孔中映着五谷轮回的光影,忽而化作麦穗扬花,忽而变为稻浪翻滚,最终定格为参苓白术散的配伍图谱。“仙子可知,为何长夏属土?”少女轻拂金叶,叶片上浮现出《黄帝内经》原文,“‘脾主长夏’,因土气旺于四季末,可化木火金水生发之偏。”

五、神农氏残影降世,脾胃论千古流传

少女话音未落,冢中忽然响起青牛的低鸣,一位身着赭色衣袍的老者乘牛踏雾而来,牛角挂着药篓,腰间悬着《神农本草经》竹简——竟是神农氏残影!他抬手轻挥,青牛口中吐出一道金光,将青女的金箭震成齑粉。

“后土华,你护经有功,”神农氏温言,目光转向蘅芜,“小友能以五谷阵镇邪,可见已悟‘土为万物之母’之理。”他抬手点向还魂草,草叶竟分化为五种颜色:青色入肝(木疏土)、赤色入心(火生土)、黄色入脾(土本色)、白色入肺(土生金)、黑色入肾(水生木),形成五行闭环,“脾胃者,后天之本,如釜底之薪,能化五谷为精微。今岁木运太过,土气被克,当以甘温之药补脾,辛香之药和胃。”

蘅芜顿悟,迅速从药箱中取出党参(甘温)、砂仁(辛香)、茯苓(甘淡)、陈皮(辛温)、熟地(甘润),按五行方位摆放在还魂草周围。党参得土气最厚,形如人体脾胃;砂仁壳如胃腑,仁如脾核;茯苓肌理致密,恰如脾之运化有序。还魂草吸收药性,少女的面容逐渐清晰,眉眼中竟有神农氏座下弟子的神韵。

“《神农本草经》残卷藏于冢东石屋,”神农氏指向上古石屋,“当年药工以血书注脚,虽残犹珍。”蘅芜踏入石屋,见中央石案上的残卷已被毒雾侵蚀,却在还魂草的金光下显露出暗纹——竟是脾胃经的全息投影,与还魂草的叶片纹路完全吻合。残卷空白处,历代药工的血书批注清晰可见:“乌头配绿豆,以木土相和解毒”“白术炒至黄色,得土气之燥”。

青女在云端冷笑:“纵得残卷,又能如何?土气虽厚,难敌金戈!”神农氏挥手布下土德结界,青女的霜气触之即散:“金气需土生,非土克。小友切记,‘土生金’而非‘土克金’,此乃调和之要。”说罢,他与青牛化作光点融入还魂草,留下一句低语:“清明时节,可往昆仑山寻土精。”

六、青女退去寻机变,本草经残卷现踪

青女见神农氏残影消散,自知此时难敌,袖中撒出“乙木霜”——此霜专克土气,却在触地瞬间被还魂草根系吸收,化作肥料。她恨恨道:“待秋金旺盛,定教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