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现代在专科疾病中作为辅助药高频出现,与“清热解毒、利湿保肝”的功效定位一致。
(注:临床用药需结合辨证,脾胃虚寒者慎用,具体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显齿蛇葡萄(藤茶\/莓茶)
入药部位的成分含量与现代药理作用
一、不同入药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差异
(1)嫩叶(药用核心部位)
-黄酮类(含量最高):
-二氢杨梅素(dihydroyri):占干重25%-35%(嫩叶可达32%以上),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抗氧化性。
-杨梅素、槲皮素等:合计占5%-8%,协同抗炎、调节代谢。
-氨基酸:含17种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总量约6-8g\/100g,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占比达30%,解释其茶饮口感。
-微量元素:硒(0.2-0.5g\/kg)、锌(15-20g\/kg)含量突出,高于普通茶叶,与保肝、免疫调节相关。
(2)老茎\/老叶
-黄酮类:二氢杨梅素含量降至15%-20%,但多酚类(如儿茶素)含量略升(5-7%),侧重利湿解毒。
-膳食纤维:纤维素含量达12-15%,煎剂中水溶性多糖(1-3%)增强肠道蠕动。
(3)根
-黄酮类:二氢杨梅素仅5-8%,但含蛇葡萄素(Apelops)1-2%,具更强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甾体类:β-谷甾醇(0.5-1%),可降低血液胆固醇。
-鞣质:含量约8-10%,收敛止血,解释其外用治跌打损伤的功效。
二、现代药理作用与成分机制解析
(1)抗炎与免疫调节
-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杨梅素
-作用机制:
-抑制NF-kb通路,减少tNF-a、IL-6等促炎因子释放(《phytodie》2023研究)。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体外实验显示巨噬细胞吞噬率提升20-30%)。
-对应应用: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抑制咽部黏膜炎症反应)。
(2)保肝护肝
-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蛇葡萄素(根中)
-作用机制:
-诱导肝药酶cYp2E1活性,加速酒精代谢,减少乙醛损伤(动物实验显示肝损伤标志物ALt\/ASt降低40%)。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沉积,抗肝纤维化(《eseJournalofNaturaldies》2022)。
-对应应用:酒精性肝损伤、脂肪肝辅助治疗。
(3)调节糖脂代谢
-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多酚类
-作用机制:
-激活ApK通路,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胰岛素敏感性提升15-20%)。
-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N)活性,减少甘油三酯合成,同时促进hdL-c生成。
-临床关联:辅助降血脂(总胆固醇降低10-15%)、改善胰岛素抵抗。
(4)抗氧化与抗衰老
-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oRAc值达μol\/g,高于蓝莓)
-作用机制:
-清除dpph、AbtS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清除率>90%)。
-延长端粒酶活性,延缓细胞衰老(体外成纤维细胞实验)。
-应用场景:抗氧化保健、皮肤炎症(如外用抗炎抗氧化)。
(5)抑菌与抗病毒
-核心成分:黄酮类、鞣质(根中)
-作用机制:
-破坏细菌细胞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Ic值为50-100μg\/L)。
-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减少病毒复制(《JournalofEthny》2021)。
-民间应用依据:治疮疖、尿路感染(抑菌作用)。
三、成分含量与药效的关联性
1.嫩叶vs老茎:
-嫩叶高黄酮含量使其更适合“抗炎、抗氧化”保健(如代茶饮);
-老茎虽黄酮略低,但多酚与膳食纤维协同,更适合“利湿排毒”(如煎剂治黄疸)。
2.根的特殊性:
蛇葡萄素与鞣质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