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流星自东方苍龙七宿坠落,分别击中母根的九处肝经对应点,根须随即分泌出青红色的龙砂——砂体中央为肝血核心,外围缠绕着春木之气。老秀才观星象知,此乃“岁星(木星)当令,肝气升发”的征兆,遂带领村民按流星落点布下“肝木启春阵”。阵成之时,所有龙砂同步发光,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肝经图,图中穴位与村民的肝俞穴共振,竟将他们冬日积攒的肝郁之气尽数排出。
当最后一颗龙砂融入母根,龙参完成了冬藏春发的药性轮回。母根表面的龙纹已全部转为肝经图,根须末端长出与人体肝经穴位对应的结节。老秀才抚摸母根,忽闻脑中响起龙太子与朱标的合声:“吾等以龙血合火德,借龙砂启春机,今春当助万物生发。”言毕,参田上空降下青红色甘霖,甘霖落入母根,竟在地下形成新的龙砂丹炉,为春生阶段埋下伏笔。此时若有医者在此布针,会发现针下气血如春水般奔涌,肝经通畅无阻,正是“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的天地大道。
第三卷结语:
当立春的东风拂过参田,太子参已在冬藏中完成了从“养血”到“启春”的蜕变。从血髓凝结成河图八宝,到龙砂激活肝木生发,这味草药以龙的精魂承接秋收冬藏之气,恰似《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活体诠释。秋燥伤血时,它以赤液补之;冬寒闭藏时,它以血髓固之;春阳升发时,它以龙砂启之,在“金生水”“水生木”的时令流转中,走出一条补而不滞、活而不乱的养血之路。
此刻的柘荣,家家药罐里煨着龙砂,檐下悬挂的参串在春风中轻摆,发出“沙沙”的声响,恰似《血证论》的竹简在风中翻页。秋收之理,不仅在草木的结实收藏,更在天地将“金生水”的大道藏于根茎髓液——太子参用一个秋冬的时光,在龙血与火德的淬炼中,成就了“养血而不腻膈,启春而不升散”的药中智者之性,这既是草木的修行,亦是中医“顺时养生”的终极印证。
赞诗曰:
《龙砂启春歌》
秋霜凝血冬藏髓,龙砂一点启春机。
赤珠流转通肝木,青气升腾贯八维。
借得火德融寒水,引来木气破陈积。
莫叹草木经霜老,内藏天工造化奇。
(注:颈联“火德融寒水”喻龙砂借火性化肾水,“木气破陈积”点明疏肝功效;尾联以草木喻天地大道,呼应“天人合一”之旨。)
预告第四卷·冬藏:
且说冬至将至,柘荣群山覆雪如玉。太子参在地下母根处凝成“龙髓玉晶”,每颗玉晶都含北斗七星的投影,恰合《本经》“上药通神”。老秀才按“冬藏”之道采晶,发现子时(23-1点)采收的玉晶呈天蓝色,对应“肾主封藏”;更奇的是朱标古墓,冬夜月圆时,墓顶玉晶竟聚成“还少丹”,服后可解冬寒伤肾之症。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参田,枯萎的茎秆化作万千玉屑,上面刻着《伤寒论》要诀。而母根在地下已盘成玄武状,根须上的龙纹竟组成《洛书》图案,暗合“肾为先天之本”。欲知太子参如何在冬藏时节成就“填精补肾”的妙用,且看下卷《冬藏·龙髓晶凝补肾元》,细述参根吸冬水之气、普济肾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