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参缘:党参姑娘济世记》第一卷 春生·木德肇启 参芽焕新(2 / 3)

岁星光芒强盛,而参根的青芒与之呼应,顿悟医道之理——草药的药性,竟能应天时而调人体之偏。

第四回煎汤救乡显奇效气津互化焕肺容

姑娘连夜赶回vilge,将参根与桑白皮同煎。药汁成乳白,表面浮着青气,甘香入鼻,全村咳嗽者皆觉喉间润滑。她先给王婆婆服用:“此汤借参根补肺,桑白皮清肺,二药相使,如金戈卫肺。”王婆婆饮下,觉清气从胸膺沿肺经下行,至少商穴时炸开,咳出的黑痰中裹着霜花,痰落处竟生出微型参苗。

“饮此汤,可通肺经三百六十五络。”姑娘递过陶碗。李大哥饮后,觉白气从肺俞穴扩散,眼前浮现出人体津液全图,肺经如白练缠绕,与参根的纹路完全一致。更奇的是,他竟看见自己的肺脏如白玉壶,参汤化作琼浆滋润壶壁,壶中津液布散,如春雨润物。三日后,李大哥面泛红光,咳出的血痰渐少,指甲的苍白竟透出健康的粉色——此乃“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的应验。

村西的虎娃染疫最重,咳血不止。姑娘取参根须脉,与阿胶同烊化,虎娃服后,觉白气从丹田升起,沿任脉上注于肺,先前塌陷的肺叶竟随白气舒展。姑娘见他眉心自发浮现参根的横纹,与药气共鸣,形成保护肺脏的光罩,此乃“久服轻身延年”的初效,恰如《名医别录》所言“人参补五脏,安精神”。

第五回天人感应参肺合五运六气贯始终

谷雨时节,姑娘再访灵脉谷,见参苗已长出红色气根,气根上凝着露珠,露珠内显映着人体膻中穴的影像。山神立于苗旁,周身白气与参苗共鸣,姑娘竟看见两人的肺经连为一体,参苗的气根与山神的经络形成天地网络。“此乃‘金性肃降’,”山神指参苗气根,“参气通肺,可助清肃之气下行,此为‘气能生津,津能化气’之理。”

此时,天空降下五色雨,白雨入肺,青雨入肝,赤雨入心。参苗的叶片自动转向,吸收白雨,气根则吸纳青雨,正是“金生水,水生木”的显象。姑娘见自己的肺肝二经同时发热,顿悟五运六气中“金克木”的道理——参苗借肺金之肃降,制肝木之过旺,恰如人体“金气制木,以防侮肺”。

山神摘下参叶置于姑娘膻中穴,她顿觉眼前浮现出六气循环图——风(木)、热(火)、湿(土)、燥(金)、寒(水)、暑(火),而参苗的生长节律,竟与六气的更替完全同步。“参苗应春风而发,感燥气而坚,”山神的声音在气中回荡,“此草通五运六气,故能调人体之偏,除痿咳而不伤正。”

第六回五行相生参中藏性味归经显真机

立夏前夜,参苗突然发出万道白光,芒中显映出“金生水”的天道循环。姑娘见参苗的白光化作黑气,与自己的肾经共鸣,顿觉肾水如渊,肺金如露,露落渊中而津液充盛。山神以玉杵轻敲参根,根中渗出金液,液中显映着“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五味图。

“参根味甘入脾,性温益气;参叶味辛入肺,性清肃降,”山神取金液滴入姑娘口中,“其气轻清走表,可散肺痿;其味厚浊走里,能补肾生精。此乃五行相生之妙——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复始。”姑娘觉金液入喉后,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化作气血布散全身,肺肾两脏皆感充盛。

更妙的是参的归经——姑娘以指尖触参叶,觉白气沿肺经上行;触参根,则感黄气走脾经。山神笑道:“参叶走表入肺,参根走里入脾,参茎走中入三焦,此乃‘药物归经’之秘,恰合《珍珠囊》所言‘人参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而春参独重肺脾,应春生之性。”

第七回参魂化草济苍生木德肇启传千古

芒种日正午,姑娘采参时突感心口剧痛——连日劳累,她已染疫病重。山神叹道:“汝以己身渡药气,需以参魂补之。”说罢,参苗突然爆裂,从中飞出白衣仙子的虚影,与姑娘融为一体。姑娘顿觉身泛白光,腾空而起,见自己的身体与参苗、岁星连成一线,肺经的白气化作霜网,笼罩潞安。

她回望村庄,见参苗的气根在土中摆出“补气止咳”四字,而自己的掌纹已化作参叶的白纹。落地时,姑娘的身体竟化作千万株党参,遍布太行,每株党参的根须都在土中摆出人体肺经图,叶尖的露珠映着乡亲们康复的笑脸。从此,潞安百姓知此草能治肺痿,便以姑娘的名字命名为“党参”,而党参补气止咳的药性,也被医家写入《植物名实图考》,成为“春养肺金”的传世良药。

第一卷结语

春生时节,党参姑娘以木德肇启之智,在春雷中完成补气救肺。她借党参悟透“春养肺金”的要诀——非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