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入药部位,主要有效成分,成分含量,现代药理作用(2 / 2)

-黄酮类:以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为主,含量约0.08%~0.15%(干重)。

现代药理作用

-抗病毒:花部挥发油对疱疹病毒(hSV-1)的抑制活性较强,可能与萜烯醇类破坏病毒包膜有关;

-镇静与驱蚊:挥发油中的香茅醇等成分在体外有一定镇静作用,且对蚊虫有驱避活性(日化领域研究较多)。

总结

1.核心入药部位:葎草以全草入药,因叶部(黄酮、酚酸)、茎部(萜类)、根部(生物碱)的成分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功效;

2.成分含量差异:叶中黄酮类、酚酸类含量最高,是抗菌、抗炎的主要部位;茎部萜类丰富,辅助抗炎利尿;根部生物碱和鞣质为其治痢的关键;

3.药理作用关联:各部位的药理作用与其优势成分直接相关——黄酮类主导抗菌、抗炎、抗氧化;萜类辅助抗炎、利尿;生物碱参与抑菌、止泻;挥发油(叶、花)侧重抗病毒、驱蚊。

目前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不同产地、采收期对成分含量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未来需进一步细化各部位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靶点研究,以更精准地指导临床用药和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