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保独自去邻寨义诊。那个寨子的病人患了“干咳无痰”的病,夜里咳得睡不着,日渐消瘦。岩保想起《药经》里说还魂草能“润肺”,便直接用还魂草煮水给病人喝。可连喝了五天,病情一点没好转,反而有人咳得更厉害了。
寨里的人开始议论:“这后生是不是不行啊?还是岩生老草师厉害。”岩保又急又愧,赶紧回乌当寨向父亲请教。
岩生没有责备他,而是带着他重新去了那个寨子。他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苔,又询问了饮食,说:“这些人不是单纯的‘肺燥’,还带着‘寒气’。还魂草性偏凉,单用它,会让寒气更重,咳嗽自然好不了。”
他教岩保:“要用还魂草配生姜和红糖,先把生姜煮出辣味,再加还魂草和红糖,这样既能润肺,又能驱寒,才管用。”岩保按父亲的方法配药,果然,三天后病人的咳嗽就减轻了。
回来的路上,岩生对岩保说:“还魂草是神草,但它不是万能的。就像苗家的银饰,要搭配衣服才好看;草药也要配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他指着崖壁上的还魂草,“你看它,附石而生,离不开石头的支撑;治病救人,也离不开医者的细心和智慧。”
岩保羞愧地低下头:“爹,我懂了。光记住《药经》的字不行,得懂它的‘性’,懂病人的‘症’。”
后来,岩保遇到一个更棘手的病例:一个老人患了“水肿”,四肢肿胀,呼吸困难,用了很多药都没用。岩保想起父亲的话,仔细辨证:老人是“气虚水肿”,还魂草能清热,但不能补气。他大胆尝试,用还魂草配“黄芪”和“茯苓”,既滋阴清热,又补气利水。半个月后,老人的水肿竟消了。
岩生见儿子进步,欣慰地说:“你已经是合格的草师了。记住,还魂草的‘还魂’,不仅是把魂儿唤回来,更是让身体的气血重新活过来。医者的心,也要像还魂草的根,扎得深,才能辨得清。”
第八回山外商人起贪念,苗寨合力护神草
还魂草的名声,渐渐传到了山外。一个叫王老三的汉人商人,听说这草能治百病,甚至能“还魂”,觉得有利可图,便带着几个伙计,背着银子来到乌当寨。
王老三找到岩生,掏出五十两银子:“岩草师,我想买你们的还魂草,越多越好,价钱随便开。”
岩生摇摇头:“还魂草是救病的,不是卖钱的。我们可以给你一些,救急,不卖。”
王老三眼珠一转,又说:“那我跟你们学种,怎么样?我出一百两,买你们的种植方法。”
岩老爹在一旁冷冷地说:“这是祖先传的法子,不卖。”
王老三碰了钉子,不甘心,夜里带着伙计偷偷摸到白帘瀑布的崖壁,想挖走还魂草。他们刚动手,就被巡逻的后生发现了。寨里的人拿着柴刀、扁担围上来,把王老三等人团团围住。
“你们敢偷神草!”岩保气得发抖。
王老三还想狡辩:“不就是几株草吗?我给钱!”
岩生站出来,指着崖壁上的还魂草:“这不是普通的草,是我们苗家人的命!当年瘟疫,是它救了全寨;现在,它是我们的守护神。你要挖它,就是挖我们的根!”
寨老让人把王老三的银子扔了回去,说:“念你是外乡人,不懂规矩,这次放你走。再敢来,就别怪我们不客气!”王老三吓得屁滚尿流,带着伙计连夜逃走了。
这件事过后,乌当寨的人更重视守护还魂草了。他们在崖壁周围种上带刺的藤蔓,派人日夜巡逻,还在石缝里埋下刻有咒语的石头,说“谁偷神草,就会被山神惩罚”。岩生则把“三不采”的规矩刻在石碑上,立在崖下:“幼苗不采,开花不采,雨天不采;采三留七,方能永续。”
第九回神草助战退强敌,苗岭风骨照汗青
十几年后,一股流寇闯进了月亮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邻近的几个寨子都遭了殃,纷纷逃到乌当寨求助。
“流寇有刀有枪,我们只有柴刀和弓箭,怎么办?”寨老们忧心忡忡。
岩生已是满头白发,他沉思片刻,说:“硬拼肯定不行,得用巧劲。”他指着还魂草,“神草能救死,也能帮我们退敌。”
他让寨里的人多采还魂草,配上“迷魂草”(一种能让人头晕的草药),煮成浓浓的药汁,装在竹筒里。又让年轻后生在白帘瀑布的必经之路,挖了许多陷阱,上面铺上树枝和茅草。
流寇果然闯进了乌当寨。他们看到瀑布旁的崖壁上长满了还魂草,以为是什么宝贝,纷纷涌过去抢夺。就在这时,岩生一声令下,寨里的人把装着药汁的竹筒扔向流寇,药汁溅在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