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一些道家经典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2 / 2)

知止”),则引发失衡。

总结:从宇宙论到实践论的贯通

道家的“天人合一”并非静态的等同,而是动态的契合:

-宇宙论层面:以“道”为终极本原,强调“气化万物”的整体性(《列子》《淮南子》);

-认识论层面:通过“齐物”“坐忘”消解主客对立,实现精神超越(《庄子》);

-实践论层面:将自然规律转化为政治、养生法则,如“春夏为德,秋冬为刑”(黄老帛书)、“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阴符经》)。

这些论述共同构建了“天人合一”的立体框架,既为个体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法天而行”的智慧,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