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活了!”阿秀高兴地告诉乡亲们,“以后咱不用总去黑风口采了,自家就能种。”
第四章:塬上规矩,青茎永续生
转眼又是一年,阿秀种的麻黄长得郁郁葱葱,塬上的乡亲们也都学会了辨认和种植麻黄。黑风口的麻黄,因为大家都遵守“留根留节”的规矩,也比往年长得更旺了。
这年冬天,塬上又刮起了寒风,但再没有人因为风寒咳嗽难治而发愁。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晒着麻黄茎秆,窑洞里时常飘出麻黄汤的辛香。有新搬来的外乡人不懂,阿秀就主动去教他们,还送他们自家种的麻黄苗。
“阿秀,你说那麻黄仙,真的存在吗?”有个后生好奇地问。
阿秀望着塬上成片的麻黄,点点头,又摇摇头:“我没再见过麻黄仙,但我知道,这草是黄土塬给咱的宝贝。它长在石缝里,不怕风吹日晒,就像咱塬上的人,经得起磨难。”
她想起梦里老者的话,郑重地对乡亲们说:“咱们得定下个规矩:采麻黄,必须留根,不采幼苗;种麻黄,要选背阴、干燥的地方,不能浇水太多,它耐旱;用麻黄,要知道啥样的病能用,啥样的不能用,不能乱用。”
乡亲们都点头赞成,还把这规矩刻在了黑风口的一块石头上:“采麻黄,留其根,护幼苗,方永续。”他们说,这是麻黄仙托阿秀传下的“草木规矩”,坏了规矩,麻黄就不灵了。
阿秀后来嫁了人,丈夫是塬上一个老实的庄稼汉,支持她继续种麻黄、教乡亲们认药。她的窑洞里,除了羊鞭,还多了个药篓,里面装满了晒干的麻黄和各种她认识的草药。
每当夕阳西下,阿秀站在塬畔,看着羊群在麻黄丛中悠闲地啃食,看着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炊烟,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麻黄香,心里就充满了安宁。她知道,那青灰色的麻黄仙,或许就藏在每一株麻黄里,看着塬上的人,一代代与草木相伴,在黄土地上,活出坚韧而温暖的日子。
而那关于牧羊女和麻黄仙的故事,也像塬上的风,一代代传了下去,连同“采麻黄留根”的规矩,成了陇东旱塬上,人与草木之间,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约定。
(上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