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泉复脉》下卷(2 / 3)

p>

2010年,一项小规模临床观察在三家三甲医院启动。3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扩容、透析支持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ZSP制剂(纯度90%)。主研究者周云溪守在病床边,既期待又忐忑——这是ZSP第一次从动物走向人体。

45岁的建筑工人老陈,是实验组的第一个患者。他在工地被砸伤后出现休克,导致AKI,血肌酐飙升至560μol/L(正常<106),无尿,靠透析维持。用ZSP的第5天,护士惊喜地发现:老陈的尿量从每日50l增至300l;第10天,血肌酐降至320μol/L;第21天,竟能脱离透析,尿量恢复至正常范围。

“以前AKI患者脱离透析平均要28天,老陈只用了21天。”主管医生计算着,“这和动物实验的‘30%提速’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实验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指标(如尿NAG酶、β2微球蛋白)下降更快,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更彻底。

但挑战接踵而至。有位患者对ZSP轻微过敏,出现皮疹;还有患者质疑:“这不是利尿剂吗?肾坏了还敢用?”周云溪耐心解释:“ZSP不是利尿,是帮肾脏‘长好’,就像给伤口敷药。”她带着患者家属参观实验室,看ZSP如何让受损细胞“重生”,疑虑渐渐消散。

2015年,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肾脏病杂志》,数据显示:ZSP联合标准治疗能使AKI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缩短28.6%,透析依赖率降低20%。文章引用了《千金要方》“泽泻散”的记载,首次在国际期刊上论证“传统泽泻‘修复肾府’的功效与多糖成分的关联”。

同年,团队向欧盟申请专利。评审过程异常严格,欧洲专利局的专家反复质疑:“一种传统草药的提取物,如何证明其作用机制?”周云溪团队提交了从细胞、动物到临床的完整数据链,包括ZSP的分子结构解析、信号通路验证,最终说服了评审团。2017年,“泽泻多糖在急性肾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获欧盟专利(EPB1)——这是中国肾病领域首个获欧盟认可的中药多糖专利。

第八回泽脉永续从急症到慢病的未来

2020年代的今天,ZSP的研究已从急性肾损伤拓展到慢性肾病(CKD)。上海长征医院的临床试验显示:CKD3期患者(肾功能中度下降)服用ZSP制剂12个月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速度比对照组慢40%,尿蛋白定量减少35%,且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持续改善。

“这说明ZSP不仅能‘修急性损伤’,还能‘延缓慢性恶化’。”研究者李娟解释,“慢性肾病的核心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ZSP能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同时促进健康上皮细胞增殖,就像在‘阻止疤痕形成’的同时‘长出新组织’。”这与中医“益肾活血、化浊生新”的理论不谋而合。

云梦泽的泽泻种植基地,早已实现规范化种植。赵德发的儿子赵晓阳用无人机管理千亩泽泻田,每株的生长周期、土壤成分、有效成分含量都有数字记录。“欧盟专利要求原料可控,我们的‘老根泽’多糖含量必须稳定在8%以上。”他指着检测报告,“这既是对传统道地性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标准的回应。”

跨界合作越来越多。ZSP与干细胞技术结合,形成“多糖+细胞”的复合修复剂,在动物实验中能让慢性肾衰大鼠的肾功能恢复率提升至60%;与可降解支架结合,有望用于肾小管再生手术。“泽泻从‘汤药’变成‘生物材料’,但核心还是‘修复’的智慧。”周云溪在国际再生医学大会上说。

有个7岁的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蛋白尿导致肾小管损伤,服用ZSP半年后,不仅尿蛋白转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也恢复正常。孩子的妈妈带着他去云梦泽,看泽泻在湿地里生长:“妈妈,这草真的在我身体里‘种’出了新肾脏吗?”赵晓阳笑着说:“它不是种新肾,是帮你的肾变得更强壮。”

如今,ZSP制剂已在国内上市,商品名“泽肾舒”,说明书上既印着“用于急性肾损伤辅助治疗”的现代适应症,也标注着“源于《金匮要略》泽泻汤,具有益肾化浊、修复肾府之效”的传统描述。在欧洲,多家医院开始将其用于肾移植后的肾小管保护,德国医生米勒说:“这味中国草药告诉我们,肾脏修复可以更‘温和’——不只是对抗,更是滋养与再生。”

结语

从云梦泽渔民的救命草,到实验室里的多糖粉末;从《金匮要略》的“肾水可治”,到欧盟专利的“修复机制”,泽泻的故事,是一部肾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