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霊毗记:汉方东渡的仙草缘(上卷)(2 / 3)

得走不了路,只能躺在营帐里呻吟。军医给士兵们熬了生姜汤,却只能暖会儿身子,寒痹的毛病一点没好,连战马都开始打蔫,蹄子在雪地里踉跄,行军速度慢了大半。

大将山县昌景看着萎靡的士兵,急得直跺脚:“再这么拖下去,北条氏的援军就要到了!”这时,帐外传来马蹄声,是武田信玄派来的使者,手里捧着个木匣:“主公听闻将士们染了寒痹,特意从京都曲直堂取来‘霊毗草酒’,说能治痹痛。”山县昌景赶紧打开木匣,里面装着十坛酒,坛身上贴着“霊毗草制”的字条,辛香透过坛口飘出来。

山县昌景先给最严重的士兵小田喝了一杯。小田的双手肿得像馒头,连弓都拉不开,喝了酒半个时辰后,他试着活动手指,竟能慢慢握拳;第二天,他就能跟着队伍行军;三天后,他已能拉弓射箭,比生病前还精神。山县昌景又让马夫取了些霊毗草酒,倒在马槽里,给最蔫的战马“飞云”喝。飞云前几日连草料都吃不下,喝了酒当天,竟啃了半捆干草,第二天就能驮着山县昌景在雪地里跑圈,蹄子也稳了。

消息传到京都,曲直濑道三心里却有些不安——他想起金福实说的“阴虚者忌单用”,担心士兵中若有阴虚体质,喝了纯霊毗草酒,会燥火上身。他赶紧备好麦冬,带着小次郎,骑着快马赶往甲斐军营。

到了军营,道三果然发现有个士兵佐藤,喝了霊毗草酒后,口干舌燥,夜里盗汗,连嘴唇都裂了。道三赶紧取来麦冬,煮成水让佐藤喝,又给剩下的酒坛里各加了少量麦冬:“将士们在雪地行军,看似畏寒,实则有不少人因出汗多,伤了津液,是阴虚夹寒,单用霊毗草酒,会像柴薪遇火,得加麦冬滋阴,才能温而不燥。”

山县昌景按道三的法子调整后,再没士兵出现燥症。大军休整五日,将士们的寒痹全好了,战马也恢复了活力。武田信玄率部突袭北条氏的军营,大获全胜,战后特意派人给道三送了柄武士刀,刀鞘上刻着三枝九叶的霊毗草纹样:“道三先生的仙草酒,助我军破敌,此刀聊表谢意。”

道三摸着刀鞘上的纹样,心里满是感慨——这霊毗草酒,在朝鲜是治民痹的良药,到了战场,却成了振军威的利器,还得跟着士兵的体质调整,可见“实践先于文献”,真是半点不假。他把军营的病案记在医案里,特意标注“行军者多阴虚夹寒,霊毗草酒需加麦冬三钱”,补在了金福实的用法之后。

第三卷京都药肆:藿法传民间

霊毗草酒治好武田军寒痹的消息,很快在京都传开。西市的“松源堂”药铺,掌柜藤井半兵卫看着络绎不绝的客人,笑得合不拢嘴——他半个月前从道三那里学了霊毗草的用法,现在每天都要泡十几坛霊毗草酒,还是供不应求。

藤井本是个普通的药商,之前只卖些常见的草药,自从道三把霊毗草的用法告诉他,他便开始留心收集民间的用法。有一天,京都东阵的产妇阿雪,产后腿冷得像冰,连给孩子喂奶都得靠婆婆扶着,来药铺买生姜汤,藤井想起道三说的“霊毗草温肾”,便试着给她配了霊毗草酒,还加了当归:“当归能补血,和霊毗草配着,既能驱寒,又能补产后的虚。”

阿雪按藤井的法子喝了十天,腿不冷了,能自己抱着孩子坐;半个月后,她能下地做饭,特意来药铺谢藤井,还带了碗自己做的红豆汤:“藤井掌柜,您这药比我喝的产后汤管用多了!”藤井把这个病案记在本子上,又琢磨着能不能用霊毗草治小儿寒咳——他邻居的孩子小太郎,咳了半个月,痰少而稀,夜里咳得更凶,药铺的止咳药吃了也不管用。

藤井取来少量霊毗草春叶,研成细粉,和蜂蜜调成膏,给小太郎敷在胸口:“春叶比冬根燥性轻,加蜂蜜能润燥,敷在胸口,能直接透进肺里,驱寒止咳。”小太郎敷了三天,咳得轻了;七天后,咳全停了,又能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藤井的妻子笑着说:“你这法子,比道三先生的还细,连孩子都能用。”

藤井把这些民间用法整理好,专程去“曲直堂”拜访道三。道三看着藤井的本子,上面记着产妇、小儿、老人的不同用法,还有“春叶外敷、冬根泡酒”“配当归补血、配蜂蜜润燥”的细节,眼睛一亮:“藤井掌柜,你这些都是好经验!我之前只记了治寒痹的法子,你补的这些,比典籍里的还全!”

道三跟着藤井去了“松源堂”,见药铺的墙上挂着霊毗草的图谱,旁边还贴着不同用法的字条,客人进来,藤井都会先问体质,再推荐用法——给老人的酒里加生姜,给产妇的酒里加当归,给孩子的用春叶配蜂蜜。道三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明白:汉方的智慧,不仅要靠医者传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