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霊毗记:汉方东渡的仙草缘(下卷)(2 / 4)

的牧人。他便对忠胜说:“忠胜先生,您这膝痹夹着劳损,得用霊毗草配桑寄生,桑寄生能强筋骨,和霊毗草配着,既驱寒祛湿,又能补您多年打铁伤的筋骨。”

小次郎取来霊毗草冬根三钱、桑寄生二钱,先把桑寄生用温水泡软,再和霊毗草一起切成薄片,用大阪的米酒泡——大阪的米酒比济州的略淡,小次郎便多泡了两天,让药性更足。他还教忠胜一个“外敷法”:把泡过的药渣捣成泥,加少量酥油,炒热了敷在膝盖上,用布条裹住,“酥油能锁温,让药性在膝盖里留得更久,还能滋润您手上的老茧。”

忠胜按小次郎的法子做,每天喝一杯酒,敷一次药。三天后,膝盖的疼痛轻了,能举起小铁锤;七天后,能弯腰查看铸剑的火候;半个月后,竟能像年轻时那样,挥舞大铁锤打铁,火星溅在他的围裙上,眼里满是久违的光亮。他特意铸了柄短剑,剑柄上刻着三枝九叶的霊毗草和缠绕的桑寄生,送给小次郎:“小次郎先生,这剑送给您,谢谢您让我重新拿起铁锤!”

小次郎带着短剑回京都,把忠胜的病案记在《启迪集》里,还加了段“工坊实践注”:“铸剑、打铁等工匠,常年劳损筋骨,霊毗草配桑寄生,米酒泡十二天,外敷加酥油,治寒湿痹兼劳损效佳。大阪米酒淡,需延长泡制时日,顺地方酒性调整。”道三看着小次郎的记录,欣慰地说:“你现在能根据地方水土、职业调整用法,真是长大了——这才是汉方传承的样子,不是死记方子,是活学活用。”

第三卷武田续缘:藿血振军魂

天正二十二年的冬,武田信玄的孙子武田胜赖率部驻守信浓,准备抵御德川家康的进攻。寒冬腊月,士兵们在雪地里扎营,不少人得了寒痹,还伴有疲劳——每天行军几十里,夜里还要站岗,士兵们连握刀的力气都快没了,战马也打蔫,连草料都吃不下。胜赖想起祖父曾用霊毗草酒振军威,便派人去京都请“曲直堂”的人来军营。

这次去的还是小次郎,他带着《启迪集》和足够的霊毗草,冒着大雪赶往信浓。到了军营,小次郎见士兵们裹着薄棉甲,缩在帐篷里发抖,有个叫平助的士兵,左腿痹痛得站不起来,连饭都吃不下;战马“疾风”之前是胜赖的坐骑,现在也没了精神,蹄子在雪地里踉跄。

小次郎先给平助喝了霊毗草酒,可平助喝了三天,痹痛轻了,却还是觉得累,连走路都气喘。小次郎心里琢磨:士兵们不仅有寒痹,还有长期行军的疲劳,霊毗草能驱寒,却补不了体力,得加些能益气的东西才行。他忽然想起金福实曾提过的“济州牧人用鹿血配霊毗草”——鹿血能益气养血,或许能解士兵的疲劳。

小次郎找到军营的猎户,让他们去山里捕鹿,取新鲜的鹿血。他取来霊毗草冬根三钱,切成薄片,泡在米酒里,七天后,再加入少量鹿血,密封三天——鹿血不能加太多,不然会燥,加少量能益气又不助火。他还把剩下的鹿血,加在战马的草料里,每天喂一次。

平助喝了霊毗草鹿血酒,第二天就觉得精神好了些,能跟着队伍行军;三天后,能举起长枪训练;七天后,竟能参加实战演练,和战友们一起冲锋。战马“疾风”喝了加鹿血的草料,也恢复了活力,能驮着胜赖在雪地里疾驰,蹄子踏雪的声音清脆有力。

胜赖看着恢复士气的士兵和战马,高兴地对小次郎说:“小次郎先生,你这酒比祖父当年的还管用!不仅能治痹痛,还能振精神,真是军中之宝!”小次郎笑着说:“这是借鉴了朝鲜济州牧人的法子,鹿血能益气,和霊毗草配着,既驱寒又补力——汉方的智慧,从来都是不分国界的。”

小次郎把军营的病案补充到《启迪集》的注里,写着:“行军士兵寒痹兼疲劳,霊毗草三钱泡米酒七天,加鹿血少量密封三天,每日一杯;战马加鹿血于草料,振体力。此乃济州牧人实践,信浓军营验证有效。”他还特意画了战马饮鹿血草料的小图,旁边写着“武田军传用方”——这不仅是医案,更是汉方与军事实践结合的见证。

第四卷文献融俗:藿智传千秋

天正二十三年的夏,京都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江户的汉方医家林道春,他听闻曲直濑道三的《启迪集》记载了霊毗草的诸多用法,特意来京都拜访,想把这些经验带回江户。道三带着林道春去了“松源堂”药铺,见藤井半兵卫正在给客人推荐霊毗草:“这位大娘,您脚气重,用霊毗草春叶煮水泡脚,加少量盐,泡七天就能好!”

林道春好奇地问:“藤井掌柜,这霊毗草还能治脚气?《启迪集》里没记这个啊。”藤井笑着取来一盆煮好的霊毗草水,热气裹着辛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