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骨韵:补骨脂传奇(上卷)(2 / 4)

,您的药丸太管用了!我现在腰膝不似以前那般冷了,酸痛也轻了,昨日还帮着儿媳择了半筐菜呢!”秦越人见她气色红润,脉象也比先前有力,心中大喜。他想起那日雄鹿啃食仙草的场景,便给这无名草起了个名字——“鹿引草”,既纪念鹿的指引,也暗合其强骨之效。

山民们听闻“鹿引草”能治腰膝病痛,纷纷前来求药。秦越人从不推辞,只是仔细询问病情,根据不同症状调整用药方法:外伤劳损者,多用茎叶煎汤外敷内服;肾阳不足者,多用种子研末制丸;若遇气血不畅者,便加入当归、川芎调和。一时间,“青衫先生与鹿引草”的故事,在山间村落间口耳相传,成了人人皆知的佳话。

第二卷雾隐道者点破灵机

入秋之后,罗霄山脉的云雾愈发浓重,有时整日不散,将忘忧谷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日,秦越人正在茅屋前晾晒药材,忽闻一阵脚步声从雾中传来。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道袍的老者缓步走来,老者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手中握着一根桃木拐杖,身上带着淡淡的草药香气。

“道长从何处而来?”秦越人上前见礼。老者笑着回礼:“贫道云游四方,听闻此处有位青衫先生,用一种奇草为山民疗疾,特来拜访。”秦越人将老者请入茅屋,奉上热茶:“道长过誉了,不过是偶然发现一种草药,能解腰膝之苦罢了。”

老者目光落在案上晾晒的“鹿引草”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先生可知此草的真正名字?”秦越人摇头:“晚辈见此草由鹿引入,便暂称其为‘鹿引草’,不知道长知晓其本名?”老者拿起一株“鹿引草”,轻抚其叶片:“此草并非凡物,乃是汲取山川灵气而生,五代之前,民间便称其为‘仙灵脾’。”

“仙灵脾?”秦越人心中一震,“莫非此草与仙灵有关?”老者颔首,缓缓道来:“贫道年轻时曾在终南山修道,听闻过一则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道者入山采药,见山中野兽,无论是雄鹿、山猪,还是野兔,凡啃食此草者,皆筋骨强健,奔走如飞,即便是年迈的野兽,食之也能恢复活力。道者心中好奇,便采回此草,试用于患病的山民,发现其对腰膝冷痛、筋骨劳损有奇效,遂将其命名为‘仙灵脾’,意为‘得仙灵护持,强脾健骨’。”

秦越人听得入神,他想起自己初见雄鹿疗伤的场景,与传说如出一辙,心中对“仙灵脾”之名愈发认同。“只是晚辈有一事不解,”秦越人问道,“为何此草对有些人疗效甚佳,对有些人却效果甚微?前日有一位村民,患腰膝冷痛多年,服用仙灵脾制成的药丸半月,却只稍有缓解。”

老者沉吟片刻,问道:“那位村民是否常年劳作,不仅腰膝疼痛,还伴有下肢麻木、屈伸不利之症?”秦越人惊讶地说:“道长所言极是!他是个石匠,常年采石,除了腰痛,双腿时常麻木,走路都有些不稳。”老者笑道:“这便难怪了。仙灵脾性温,能补阳强骨,却难以透入奇经八脉。那位石匠常年负重,气血阻滞于经络,尤其是奇经中的督脉、带脉受损,仙灵脾的药力难以抵达病灶,自然效果不佳。”

“奇经八脉?”秦越人眉头微皱,“晚辈虽知晓奇经八脉为人体经络之要,但对其用药之法,却知之甚少。”老者拿起案上的竹简,写下“引药入经”四字:“草药之力,若不能引至病所,便如隔靴搔痒。仙灵脾虽好,却需一味‘引经药’相助,方能透入奇经,发挥奇效。”

秦越人急忙追问:“不知何种药材可作引经药?”老者笑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仙灵脾生长之处,往往伴有另一种草药——其根茎如狗脊骨,表皮生有金毛,名为‘狗脊’。狗脊性温,入肝肾经,能通利筋骨,恰好能引仙灵脾之力,透入奇经八脉,二者配伍,如虎添翼。”

说罢,老者起身,指着窗外的云雾:“贫道云游已久,今日得见仙灵脾重现人间,又遇先生这般有心之人,也算缘分。这忘忧谷深处,便有狗脊生长,先生可自行探寻。”秦越人正要挽留,老者却已步入雾中,只留下一句“医者仁心,草木有情”,便消失不见。

秦越人望着老者离去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他将“仙灵脾”三字郑重地写在竹简上,又按照老者的指引,次日一早便入谷探寻。忘忧谷深处,古木参天,落叶铺地,秦越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上,发现了老者所说的狗脊——其根茎粗壮,表面覆盖着金黄色的绒毛,如狗脊一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采下几株狗脊,心中暗暗期盼:这两种草药配伍,能解更多山民的病痛。

第三卷双药合璧力透奇经

秦越人将采回的狗脊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