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珀护边:辽东金疮秘药神话录(上卷)(2 / 3)

好。”

赵虎按法子换药,第一日,伤口的臭味没了;第三日,红肿消了大半,能勉强坐起身;第七日,伤口深处开始长新肉;半个月后,他已能拄着木棍去村口的溪边打水,伤口虽还没完全愈合,却已无大碍。赵虎的儿子好奇地问王大娘:“为啥蒲公英能和黑珀一起用?”王大娘指着药篮里的蒲公英:“黑珀管止血,却管不了毒;蒲公英能去毒,却止不住血,俩放一起,才是治深伤口的好法子——这是老石传下来的,山里人都是这么试出来的。”

后来,村里的猎户们都学着王大娘的法子,在进山时带上黑珀末和晒干的蒲公英,遇到创伤就这么用。这些民间的实践,没有文字记录,却在辽东的山林里代代相传,成了猎户们的“保命符”,也为后来《辽东志》记载黑珀的“外科效用”,提供了最鲜活的民间案例。

第三回军属血崩·珀茸双配固冲任

万历五年,李成梁军中的千户李忠,妻子林氏产后三日,突然出现血崩:恶露如泉涌,面色苍白如纸,连呼吸都变得微弱,脉象细弱如丝——这是“产后血崩、冲任不固”之症。辽东军营里缺妇科大夫,军医张老头只会治金疮,急得团团转。这时,村里的王大娘被请来,她一看林氏的样子,就知道是产后虚寒导致的血崩。

“这不是普通的出血,是产后身子太虚,肾气托不住血,得用黑珀止血,再用鹿茸补元气。”王大娘说着,让李忠赶紧去取两样东西:一是黑珀末,二是晒干的鹿茸末(李忠去年打猎时获的鹿茸,晒干后藏在家里,本想给母亲补身子)。王大娘将黑珀末和鹿茸末按1:1的比例混合,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慢慢喂林氏喝下。

“黑珀能止血,鹿茸能温肾固冲任,黄酒能引药入肾,三样配着,才能把血止住,还能补回身子。”王大娘一边喂药,一边用布包了些混合后的药末,敷在林氏的小腹上,“这药敷在这儿,暖乎乎的,能温着子宫,让血收得更快。”林氏服药后,半个时辰内,血崩的势头就缓了;到了夜里,恶露明显减少;第三日,血崩完全止住,林氏已能喝些小米粥。

张老头在一旁看着,惊讶地问王大娘:“这黑珀还能治产后血崩?我只知道它能治金疮。”王大娘笑着说:“山里的女人产后出血,都是这么治的——黑珀性坚,能固涩止血;鹿茸性温,能补身子,虚寒性的血崩最管用。只是鹿茸金贵,寻常人家用不起,只能用黑珀配艾叶,也能顶一阵。”张老头听了,赶紧把这“珀茸双配”的法子记在自己的医案上,还特意注明:“产后血崩,虚寒者用黑珀一钱、鹿茸一钱,黄酒调服,效佳。”

这是辽东黑珀第一次被用于妇科病症,不是靠典籍指引,而是靠民间老医婆的实践经验。后来,《辽东志》记载的“与鹿茸末配伍,可治产后血崩”,正是源于这样一次次发生在军营与村落里的救治,是“口传知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的结果。

第四回医官验证·黑珀初录军中医

万历六年,朝廷派来的医官刘显,到李成梁军中巡查医药。刘显是太医院出身,见军中军医竟用“黑石头末”治金疮,还说比乳香管用,心里很是不屑:“乳香是《本草纲目》记载的金疮要药,这黑珀连医书都没提,怎会比乳香好?”

张老头见刘显不信,便请他亲眼见证。正巧,当日军中训练,有个士兵被长矛划伤了大腿,血流不止。张老头当着刘显的面,取来黑珀末和乳香末,分别敷在士兵伤口的两侧——左侧敷黑珀末,右侧敷乳香末。不过片刻,左侧的血就止住了,右侧仍在渗血;又过了一个时辰,左侧伤口开始结痂,右侧仍红肿。

刘显凑过去仔细看,又摸了摸伤口周围的温度,惊讶地发现:敷黑珀末的一侧,不仅血止得快,还没有灼热感,不像乳香那样容易刺激伤口。张老头趁机说:“刘医官,这黑珀在辽东山里用了好些年了,矿工、猎户、军卒都靠它止血,不是我瞎吹,您看这医案,都是治好的人。”他说着,拿出自己记录的医案:王小五箭伤三日结痂,赵虎熊伤半月愈,林氏产后血崩三日止……每一条都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日期和证人。

刘显越看越心惊,又问起黑珀的来源和采集:“这黑珀只在辽阳东南山有吗?采集时有啥讲究?”张老头便找来老赵,让他细说:“这黑珀藏在矿洞的石壁上,得在冬至后采,那时天寒,珀石更坚,药效足;要是春夏采,珀石软,止血效果差一半。”刘显听了,当场决定:“这黑珀是辽东的宝贝,得好好记录,日后上报朝廷,说不定能写入方志,让更多人知道它的用处。”

他跟着老赵去了辽阳东南山的矿洞,亲眼见矿工采集黑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