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珀魂语:印第安血珀疗愈记(上卷)(2 / 3)

“甜润的药”,中医认为其“补中缓急、润肠解毒”),再找来几株新鲜的“止血草”(当地一种叶片带绒毛的植物,族人世代用它治腹泻),将止血草捣烂,取汁过滤。

他将琥珀粉、野蜂蜜、止血草汁按1:3:2的比例混合,搅拌成淡红色的浆糊状,用小木勺舀起少许,递到妮娜嘴边。野蜂蜜的甜香驱散了草药的微苦,妮娜皱着眉,却还是慢慢咽了下去。莫卡坐在帐篷中央,点燃一小块红蓝珀碎屑,让烟雾在帐篷里缓缓流动,口中念着向“植物之灵”祈祷的祷文:“请借草木的温柔,护佑稚子的脾胃,让毒邪消散,让血液归经。”

这一夜,妮娜的母亲每隔一个时辰,就给孩子喂一次琥珀蜜浆。第二日清晨,妮娜的腹泻便止住了,虽然还有些虚弱,却能开口要水喝;第三日,她能吃些煮软的野米,粪便中的血丝也没了;第五日,妮娜已能跟着其他孩子在帐篷外追蝴蝶,只是还不敢再随便摘野果。

妮娜的祖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找到莫卡,递给他一小罐混了野蜂蜜的琥珀粉:“祭司,我年轻时给妮娜的父亲治腹泻,就是用蜂蜜多些,孩子更容易吃。您这次的法子很好,只是蜂蜜能护着孩子的胃,下次可以再多加一点。”莫卡接过陶罐,笑着点头——这是部落里的民间智慧,没有刻在任何树皮卷上,却比他的基础法子更细腻。他将这个调整记在心里,下次再遇到孩童病症,便按老妇人的建议增减蜂蜜,效果果然更好。

第三回产后恶露缠妇身赤珀鹿脂化瘀伤

奥吉布瓦族的妇人卡娅,在深秋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可产后十日,恶露却迟迟不尽,量时多时少,颜色暗紫,还带着小块的血块,她时常觉得小腹坠胀,浑身乏力,连给孩子喂奶都要靠婆婆帮忙。部落里的接生婆用了草药熏洗,却没什么效果,卡娅的脸色越来越差,眼窝也渐渐凹陷下去。

卡娅的丈夫找到莫卡,恳求道:“祭司大人,卡娅要是出事,孩子就没娘了,求您想想办法!”莫卡来到卡娅的帐篷,帐篷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卡娅靠在兽皮垫上,怀里抱着孩子,眼神疲惫。莫卡伸手按了按她的小腹,卡娅立刻皱着眉喊疼——这在中医里是“气虚血瘀”之证,产后失血耗气,气虚则无力推动瘀血排出,瘀血滞留胞宫,故恶露不尽、小腹坠胀;气虚不能濡养身体,故乏力面色差。

莫卡回到自己的帐篷,取出红蓝珀,这次他没有直接研磨,而是先将琥珀块放在温水里浸泡片刻——温水能让琥珀更易研磨,也能让其药性更温和,适合产后虚弱的妇人。他用鹿骨杵将琥珀磨成细粉,又让族人取来新鲜的鹿脂(鹿脂在部落里是“温润的膏”,中医认为其“补虚润燥、活血消肿”,能助琥珀化瘀而不损伤正气),再找来几株“补气草”(当地一种根茎粗壮的植物,族人用它治产后乏力),将补气草的根茎捣烂,取汁备用。

他在陶锅中放入鹿脂,用小火慢慢熬化,待鹿脂变成透明的液体,加入琥珀粉和补气草汁,轻轻搅拌,陶锅中的药膏渐渐变成淡红色,散发着琥珀的暖香与鹿脂的温润气息。“每日早晚各敷一次,敷在小腹上,用兽皮裹好,”莫卡将药膏递给卡娅的婆婆,“另外,让卡娅多喝些煮软的野豆汤,野豆能补气血,助恶露排出。”施治前,莫卡还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他将一小块红蓝珀放在卡娅的枕头下,说这是“让祖先的魂灵护着卡娅的子宫,让瘀血消散”。

卡娅按莫卡的法子用药,第三日,恶露中的血块就少了,小腹坠胀的症状也轻了;第七日,恶露量明显减少,颜色也变浅了;半个月后,恶露完全干净,卡娅的脸色渐渐红润,能自己抱着孩子在帐篷外晒太阳,甚至能帮婆婆做些简单的家务。

卡娅的婆婆找到莫卡,笑着说:“祭司,我年轻时产后也恶露不尽,我婆婆教我敷药后多揉一会儿小腹,能让药渗得更深。这次我也给卡娅揉了,果然好得更快。”莫卡闻言,心中一动——这又是部落里口传的细节,他之前从未想过“揉腹助渗”,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有效。他没有将这个细节刻在树皮卷上,而是在每次给产后妇人施治时,都特意叮嘱“敷药后轻揉小腹”,让这个口传的智慧,通过实践继续流传。

第四回毒箭穿臂肿如瓮赤珀解毒散瘀狂

冬雪来临前,部落的猎人奥尔森带着族里的青年去密林边缘狩猎,却意外遭遇了敌对部落的埋伏。一支涂了毒的木箭,狠狠射进奥尔森的右臂,箭杆穿透皮肉,箭头留在臂中。奥尔森忍着剧痛拔出箭杆,可没过多久,右臂就开始红肿,肿得像个粗壮的桦树桩,皮肤泛着青黑色,疼得他整夜无法入睡,连喝水都要别人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