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贯欧亚:青铜纪的丝路先声(下卷)(1 / 3)

琥珀贯欧亚:青铜纪的丝路先声

下卷

第五卷·金匠琢光:纳布的刻刀与琥珀的新生

亚述工坊的炭火总在黎明前就泛着暖红。金匠纳布的指尖还沾着昨夜未洗的铜锈,却已攥紧了那把磨得发亮的青铜刻刀——石桌上,伊丁-舒姆送来的三块琥珀正静静躺着,晨光透过工坊的天窗落在上面,将内里的松针映得像悬浮的金纱,连空气里都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松香,那是来自北海的气息,混着亚述炭火的暖意,格外清冽。

纳布今年四十岁,祖父曾是巴比伦王室的金匠,传给他一套骨制细针和一本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的《琢玉录》。他一辈子经手过无数珍宝:青金石串成的项链、孔雀石镶嵌的手镯、赤金打造的权杖头,却从未见过这样的物件——琥珀不像青金石那般冷硬,也不似赤金那般张扬,指尖触上去是温的,像握着初春刚融的雪水,稍一用力便怕捏碎了里面藏着的“北方阳光”。

“要顺着松脂的纹路走,别用蛮力。”纳布对着炭火喃喃自语,这是祖父教他的规矩。他先取来细纱布,蘸着温水轻轻擦拭琥珀表面的土痕,每擦一下,琥珀的金红色就更透亮一分,仿佛有层薄雾在慢慢消散。擦净后,他将最小的那粒琥珀固定在木砧上,举起青铜刻刀,刀刃的寒光刚碰到琥珀,就听见一声极轻的“嗡”——像是松灵在低语。纳布的手顿了顿,放缓了力道,刻刀像一条游鱼,沿着琥珀天然的弧度慢慢游走,要在上面刻出亚述人最爱的“生命之树”纹样。

工坊外传来商贩的吆喝声,卖陶罐的老哈米德正推着木车经过,车上的陶罐碰撞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响。纳布却充耳不闻,眼里只有那粒琥珀。刻到树纹的枝桠时,他换了更小的骨针,一点点挑出细微的纹路,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滴在木砧上,晕开一小片湿痕。直到日头升到头顶,第一粒琥珀珠才算完工:表面的“生命之树”纹路清晰却不突兀,仿佛是琥珀自己长出来的,阳光透过珠孔照进来,树影在墙上晃荡,像真的有风吹过。

伊丁-舒姆傍晚来取琥珀时,正看见纳布在打磨那块带松针的琥珀。纳布将琥珀放在黑色的丝绒上,丝绒的深黑衬得琥珀愈发金红,内里的松针像刚从枝头落下,还带着水汽。“我没敢刻太多纹样,”纳布轻声说,“松灵已经在里面藏了北海的故事,我怕刻痕会遮住它们。”伊丁-舒姆拿起琥珀,对着夕阳看,松针在琥珀里投下细细的影子,像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你说得对,”他笑着点头,“这琥珀不是用来雕刻的,是用来装下整个北方的。”那天晚上,工坊的炭火直到深夜才熄灭,纳布摸着石桌上残留的琥珀碎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在加工一件饰品,而是在帮两个遥远的世界,悄悄说着话。

第六卷·珠串牵念:阿米娜的颈项与远方的风

亚述贵族的宴会上,总能闻到没药与乳香混合的香气。阿米娜坐在宴会厅的东侧,指尖轻轻捻着腰间的青金石坠子,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主位——王后今天戴了一串新的项链,金红的珠子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串被串起来的晚霞,引得满座贵族都频频侧目。

阿米娜是伊丁-舒姆的女儿,刚满十六岁,最爱收集各地的奇珍。宴会结束后,她拉着父亲的衣袖,小声问:“王后脖子上的,是什么宝贝?”伊丁-舒姆笑着从袖中取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时,两粒琥珀珠便躺在里面,正是纳布打磨好的那两粒小的。“这叫琥珀,来自比太阳升起的地方更远的北方,”他拿起一粒,放在阿米娜的掌心,“是北海边的松树林,用几万年的时光酿出来的。”

阿米娜的掌心能感受到琥珀的温度,像握着一颗小小的太阳。她凑近烛光看,琥珀里有细微的纹路,像河流,像山脉,忽然想起去年商队带来的北方商人说过,北海的冬天会下很厚的雪,雪落在松树上,会把整座森林都变成白色。“那松树林里,会不会有像我们这里一样的市集?”她抬头问父亲。伊丁-舒姆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没人知道确切的样子,但卡什提勒说,那里的人会赤着脚在滩涂上找琥珀,像找藏在泥沙里的星星。”

几天后,纳布亲自来给阿米娜送琥珀项链。项链用细金链串着,两粒琥珀珠之间缀着小小的青金石,金红与深蓝相映,像北方的晚霞落在南方的夜空里。纳布帮阿米娜戴上项链时,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颈项,阿米娜忽然问:“打造琥珀的时候,你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纳布想了想,笑着说:“听见了松灵的低语,还听见了北海的潮水声。”

从那以后,阿米娜总戴着这串琥珀项链。清晨去河边浣纱时,阳光透过琥珀照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