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苗沛霖的恶劣人生轨迹(1 / 2)

本来呢!

余安定一直跟随英王陈玉成到处领兵作战,深得陈玉成的信任。

后来苗沛霖带兵去了寿州,最开始的时候陈玉成可能是出于对苗沛霖的不信任,让余安定也跟着去了寿州。

估计是监视苗沛霖之用,安插个自己人到寿州,心里踏实一点。

当时苗沛霖被安排去寿州的时候,陈玉成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不放心的,可后来时间久了,苗沛霖在寿州也没搞出什么花样,反而是兢兢业业的守城。

所以陈玉成就对苗沛霖越来越放心。

说的也好笑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得势的时候,他根本就看不起捻军。

认为让捻军都是一群乡巴佬,让捻军加入自己的麾下,会让自己的队伍作战素质下降。

安庆之战的时候,陈玉成手底下无兵可打了,陈玉成转而改变了对捻军的态度,由最开始的轻视,改为重用和拉拢。

陈玉成为了拉拢苗沛霖这个捻军领,以及各路捻军,简直是无不用其极。

当时陈玉成被洪秀全夺英王王爵的时候,他手底下的人吴如孝,陈德才,赖文光,等人都被封了王。

而捻军出身的苗沛霖却没有封王。

也许是洪秀全防着苗沛霖,也许是洪秀全也和陈玉成一样看不起捻军这群农民。

总之,洪秀全封王的时候把苗沛霖给落下了

当时陈玉成为苗沛霖抱打不平起来:

“”

天王洪秀全都给大家都被封了王,怎么偏偏漏了苗沛霖?“”

“”

苗沛霖也是有战功的人,他手下的两军一呼百应,天王怎么能区别对待呢?“”

陈玉成纯粹是为了拉拢捻军这个领,于是亲自写了封奏折。

不怕洪秀全的怒骂,还是写了封奏折送到了天京,对天王洪秀全讲明这个苗沛霖以及他手下的捻军对太平天国有多重要?。

这样的人应该拉拢。

所以洪秀全最后就给苗沛霖封了王。

苗沛霖这个王,可以说英王陈玉成据理力争而争过来的。

陈玉成英王被天王洪秀全剥夺英王王爵的时候,他没有找天王洪秀全争辩,而是默默的扛下了所有。

可如今手下苗沛霖没有封王,陈玉成专门写得到奏折,奏折写了洋洋数千字,请求洪秀全封苗沛霖为王。

可谓是劳心劳肺,这足以见陈玉成对苗沛霖是真心真意的。

陈玉成以为只要自己付出真心,手下人就会忠心耿耿。

陈玉成的弟弟陈聚成于是仅仅带着几个人,快马加鞭赶到寿州,查看情况。

我们现在来讲寿州的情况。

时间回到安庆城破几天之后,陈玉成围攻安庆城的大军,十几万人随即都一哄而散。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回到了桐城,林绍璋,洪仁轩去了天京。

杨辅清去了宁国,黄文金去了江西,反正最后都是一哄而散。

苗沛霖他也跟随英王陈玉成参加过安庆保卫战,战事结束之后,陈玉成就被苗沛霖说:

“”

安庆战局已定,你我皆无能为力,你还是赶回寿州吧,别让青妖偷了家“”

当时离寿州不远的颍州是清军胜保的大营,钦差大臣胜保一直对寿州虎视眈眈。

陈玉成让苗沛霖回去,苗沛霖很快命令手下部队收拾行囊,准备撤退。

撤退之前,苗沛霖看着安庆城还未熄灭的火光,想起安庆攻坚战的惨状,数万伏尸趴在地上,又看到青妖强大的攻坚力炮。

他心里五味杂陈,不幸唏嘘感叹道:

“”

十几万人攻不下仅仅一万多人的青妖营垒,这仗还怎么打?“”

“”

天国是不是快完了?“”

“”

我跟着他们混,会不会把自己混死?“”

此时苗沛霖的内心已经动摇了,他认为太平天国没什么前途,又有了向满清投降的打算。

为什么说苗沛霖“”

又“”

有向满清投降的打算呢?

那我现在就简单的讲一下苗沛霖这个人的“”

恶劣“”

的人生轨迹,

如果形容一个人不忠不义,可以说风吹两边倒,但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