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8章 一盘散沙(1 / 2)

李家英于是在一年前去暗中投靠的清廷。

清廷钦差大臣胜保上奏朝廷,许诺李家英“”

总兵“”

的官职,还赏赐许多金银财宝。

但是要求李家英潜伏在捻匪当中,伺机行动。

以前一向战无不胜,人人敬仰的捻军领李家英摇身一变,成为了清廷的走狗。

这里注明一点:

历史上对于“”

李家英“”

这个名字也是有多处记载的,有的记载叫做“”

李四一有的记载叫做“”

李家一也有的叫做“”

李家英“”

我们在本书中直接叫他李家英。

太平天国期间,社会动乱,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大,所以有的人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是记载的人是没有见过面,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就出现了好多称呼,名字有误差也很正常。

比如说张乐行,张洛行。

李家英暗中投靠朝廷后。

盟主张洛行这次捻军集中了能集中的力量干一场大事儿,可这样的作战计划却一字不漏的被李家英传到了清廷这里。

朝廷知道了这次捻匪集中出动,也知道捻匪的目的,还知道捻匪的行军路线,那么这事儿就好办了。

清廷准备对症下药。

可远在安庆的曾国藩收到线报,他得知捻匪将要南下,中国方急得跳脚:

“”

长毛李秀成在安徽作乱,本督兵力都不够用,如今捻匪又南下,要是他们与长毛会合,那我如何阻挡?“”

“”

本督辛辛苦苦在皖南地区制定的坚壁清野,重重设防的策略,本来是对付长毛李秀成的的,眼看也初有成效,快要收获果实之际“”

“”

若是捻匪冲进来,岂不是坏我大计?,不行绝对不行,我要上奏朝廷,让朝廷想办法“”

曾国藩的担心并非多余。

一个太平忠王李秀成所带领的十几万人马在安徽皖南到处乱窜,已经让曾国藩十分头疼。

若几十万捻匪南下,那谁受得了?

曾国藩在皖南兵力并不多,他手底下的湘军兵力都在围攻南京和南京城外的九伏州,

他现在哪儿有兵支持安徽皖南呢。

再说了,曾国藩明明知道这是李秀成的围魏救赵之计,自己若带兵增援皖南,那岂不是上了当?

所以曾国藩在皖南只能任用一些偏师,比如说自己不太信任的吴长庆的人。

但是,若朝廷放任河南捻匪几十万人马进入皖南,

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制定的剿灭太平天国的大致方针将会改变,这是曾国藩不能容忍的。

曾国藩于是上奏朝廷,他在奏折中给朝廷两宫太后,以及恭亲王弈心分析了当前的局势:

“”

臣听闻,河南山东的捻匪几十万人,聚众南下?臣深感不安“”

“”

皖南已在臣掌控之中,长毛贼李秀成在皖南找不到粮草,犹如瓮中之鳖,不出几个月臣有信心将他们一击击毙“”

“”

但是若捻匪南下进入皖南,与李秀成这个长毛贼合兵,他俩合并实力大增“”

“”

那对我朝廷来说恐怕是犹如天塌,往后十年朝廷也不一定能剿灭他们“”

“”

后果不堪设想呀“”

“”

臣恭请皇上务必在河南,皖北将捻匪拦住,切勿让他们窜入皖南“”

曾国藩的这封奏折,已经写的很明显,他将利害关系一一陈述

反正大致意思就是:

“”

李秀成已经找不到粮食,迟早会被我干掉“”

“”

可若朝廷将河南的捻匪放到了我管辖的皖南地区,那剿匪这事儿,我真的无能为力“”

朝廷无论是两宫太后,还是军机处各位大腹便便的军机大臣们

都知道这件事的利害关系。

所以朝廷军机处经过研究,决定对张洛行的两军追击,堵截。

1863年2月,张洛行的十余万捻军开始南下,大军号称“”

三十五“”

万人。

捻军和太平军一样都喜欢在人数上吹牛逼。

部队一路向南,先后攻破了晏城,周口,商水准备进入安徽,攻打安徽北部重镇颍州。

捻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