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慈溪城失守(1 / 2)

华尔的棺材渗出了血,那就证明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整个棺材周围滂臭滂臭的,看样子想要将遗体送回国,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江苏巡抚李鸿章得知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洋枪队华尔却在浙江慈溪作战的时候意外身亡,尸体已经被运回上海。

李鸿章悲痛欲绝,他立刻从江苏赶回到上海,亲眼目睹了华尔的最后遗容。

打开棺材的一刹那,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李鸿章还是将华尔脸上盖着的布,翻开看了一下,见华尔脸部已经腐烂,李鸿章转头对手下人说:

“”

华尔先生是我们大清的朋友,咱们不能怠慢“”

“”

遗体烂的太快了,要多放点生石灰“”

随后李鸿章找当地的上海官员,以及英法几名领事商量:

“”

以遗体的腐烂度,不远万里送回他的故乡显然不可能,我建议将华尔先生葬在上海“”

当时几名外国领事也见到过华尔的尸体,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所以也同意了将华尔葬在上海。

不仅如此,李鸿章亲自出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为华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葬礼,最终华尔被葬在松江府玉皇阁北面一处空地上。

为了纪念华尔的功绩。

李鸿章还在松江,用大理石给他立了一个大碑,碑上刻着两个大字:

“”

得胜“”

得胜的下面写了四十八名外籍将领阵亡的名字,来纪念这些洋枪队的功绩。

听说这个大理石墓碑有十几吨重,形状为立体三角形,有类似于三菱刺刀那种形状。

大碑威风凛凛,庄严端坐,从松江对岸都可以看见这个墓碑,犹如一柱擎天。

这仅仅是李鸿章出钱出力立的纪念碑。

北京的朝廷也为了纪念华尔,给他下圣旨,表功绩。

也给华尔建了祠堂,还在他墓前立了一座华尔纪念碑。

这个纪念碑就单独用汉文和英文刻上华尔的名字。

不过纪念华尔的这几座纪念碑,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被当地群众当场砸碎了,砸了个稀巴烂。

一个罪恶多端的洋人来到中国帮忙镇压农民起义,坏事做尽烧杀抢掠,杀人放火,人人唾之,还给他立纪念碑,做梦吧!

我们现在慈溪也立了一个碑,这个碑位于抱珠楼后山,不过这个碑并不是纪念华尔,而是纪念太平军的。

碑上刻着几个大字:

“”

太平军击毙华尔处“”

纪念碑下方刻着击毙华尔者的的名字,分别是:

“”

李世贤范汝增黄呈忠“”

当然这个碑是新中国成立之立上去的,他们是纪念太平军的英勇事迹。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华尔是代表外国势力在中国干涉内政的缩影,他既服务于满清的统治需求,也符合列强在中国扩张的利益。

而华尔的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的中国社会,其烧杀抢掠的行为,成为社会的毒瘤。

华尔这个毒瘤如今被铲破,算是对他的一种惩罚。

华尔他是不走运的,接替他队长位置的白齐文是走运的。

怎么回事呢?

凭什么说白齐文走运?

原来大家处理完华尔的葬礼后,洋枪队新任队长白齐文召集众人开会,替华尔报仇:

“”

弟兄们华尔先生对大家不薄,如今他死在长毛的手中“”

“”

我们一定要替华尔先生报仇“”

洋枪队的士气瞬间被鼓舞起来,大家纷纷高喊:

“”

为华尔先生报仇“”

“”

为华尔先生报仇“”

随后洋枪队以及英法联军为了给华尔报仇,开始大规模地向太平军阵地动进攻,先用大炮轰了三天太平军阵地。

然后他们像疯了一样进攻。

面对英法联联军的进攻,王范汝增,戴王黄呈忠,以及莲蓬党领何文庆都亲自前往前线指挥督战。

“”

给我挡住“”

“”

一定要挡住“”

“”

不管死多少人,就算同归于尽,也一定不能让洋人进来“”

可当时对太平军十分不利。

太平军这边人员损失很大,弹药快打光了,手中有大炮却没有弹药成了摆设。

后勤不济。

粮道被英法联军切断,武器弹药粮草运不进来,可以说是孤立无援。

王范汝增曾经派人前往南京,请求侍王李世贤带兵前来增援。

可是王李世贤在参加雨花台大战,大战打得正酣,怎么可能走得开。

就算李世贤想走,天王洪秀全不让他走,哥哥忠王李秀成也不会让他走。

当时侍王李世贤和忠王李秀成正在合力围攻曾国荃,在这生死关头侍王李世贤若带兵一走,就会毁坏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