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青蒿和生姜大黄方的巧合(2 / 2)

家都知道了。

屠呦呦教授认为,《头注国译本草纲目》在中药“青蒿”

项下,错误注以植物学名aapiace。

而在黄花蒿项下,却注以植物学名aannual,从而造成这种纷乱关系。

并建议aannual的植物学名,也用青蒿……

徐行为啥会想到青蒿素呢?

这是因为黄花蒿这玩意儿一高温就会大量损失药性。

从其性味上来看。

黄花蒿辛苦、凉、寒,从五行上来看,典型的火中木(阳中太阳)嘛!

又是火又是木的,而且是单一配伍的情况下。

怎么能继续用火来制取?!

一瞬间,徐行就仿佛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一般。

立马便想到了另一味五行为火中木的常用中药材:

大黄!

大黄,同样也是苦,寒。

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会不会大黄和青蒿素一样,也有类似的治疗效果?!

为了印证他的猜想。

徐行立马掏出手机搜索关联词:

“大黄、疟疾。”

本来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的。

没想到,还真的弹出一个结果!

生姜大黄方。

大黄(火中木)3克、生姜(木中土)9克。

用法:

共捣如膏状,在疟疾作前2小时敷于脐部,纱布覆盖,脐布固定。

生姜辛,温,入肺、脾、胃经。

相对比青蒿素来说,治疗效果肯定是不够的。

徐行把它归咎于生姜本身的温性不够契合的缘故。

但无论如何。

此方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疟疾作时的疼痛症状。

“捣成膏状外敷……不用火制、不用水煮……这这这这这……”

徐行的眼睛瞪的老大,被自己的现震惊到无以复加!

(ps:说实话,我也有些震惊,特喵的关于这些其实是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想到还真的有这种巧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