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徐行往竹榻上拖:
&0t;还特么秽炁尽焚呢,咋不把你劈死得了!
&0t;
徐行疼得龇牙咧嘴还不忘抬杠:
&0t;懂不懂纯化灵炁的含金量啊哎哟你轻点!
&0t;
&0t;含金量?&0t;
三齐把药粉滋在他伤口上:
&0t;把自己玩死的含金量?那你含棒棒哦。
&0t;
徐行抄起枕头砸过去:
&0t;滚蛋!
你想想看,那帮血修费尽心思都不能提纯血炁,最终只能走上一条血肉增殖的歧途,这还不能说明降维纯化的牛逼之处?!
&0t;
&0t;说的好像靠吸收天地之炁就不能修炼了一样。
&0t;
三齐敏捷地躲开枕头,顺手把绷带缠成个蝴蝶结:
&0t;你到哪儿去能天天遇到这种级别的灵炁啊?咋,遇不到就学血修去吸血炁呗?”
&0t;能不能不抬杠?&0t;
徐行扯开绷带上的蝴蝶结重新包扎:
&0t;等我能稳定产出坍缩灵炁,第一个拿你试招!
&0t;
三齐突然掏出手机:
&0t;喂?精神病院吗?我们这儿有个&0t;
徐行一个鲤鱼打挺把他手机拍飞,两人扭打成一团,竹榻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窗外路过的小软摇摇头,快步离开。
……
&0t;哎,三齐,你说……如果我开启的真的是维度通道的话,那……其核心能不能称之为黑洞?&0t;
笑闹了一阵,徐行突然开口问道。
三齐愣了愣,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0t;应该……不能吧,黑洞形成的必然条件之一不就是质量?你开启的双环核心总不可能比太阳还要重吧?&0t;
三齐说的这个徐行当然知道,根据科学研究来看。
144倍以下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寿终正寝坍缩后只能是白矮星(钱德拉塞卡极限)。
介于144-3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坍缩后就是中子星。
而在32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核心,坍缩后才能是黑洞!
所谓黑洞,并不是一个科幻的概念。
这玩意儿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到(光都无法逃逸),但用现有理论是可以完美推测的,并且近些年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同步印证了之前对黑洞的研究。
其实吧。
黑洞这玩意儿的概念,在1783年就被人提出了。
当然,这个提出并不是民科一拍脑袋,说自己现了什么什么。
而是英国的自然科学家约翰米歇尔,他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一种天体。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能很方便的计算出第一宇宙度、第二宇宙度。
也就是说每秒要达到112公里,才能逃逸出地球的引力场。
然后约翰米歇尔根据地球质量开始算啊、算啊算。
最后现,一旦天体的质量过太阳的五倍。
要想逃逸其引力范围,就需要越光!
但光能越吗?
别说在1783年,就是在我们现在的认知里,光也是越不了的。
这玩意儿就是所谓的黑洞了。
这也是为什么三齐如此不确定的原因。
&0t;我知道……但是你看啊,抛开质量的问题,如果用黑洞理论来套的话,你有没有现这玩意儿完美对应?&0t;
徐行眸子里闪着亮光,满脸探索的兴奋。
&0t;就比如黑洞典型的事件视界……没有说我开启的一定是黑洞,但微度通道的入口,是不是有典型的事件视界的特征?&0t;
&0t;事件视界?&0t;
三齐愣住。
所谓事件视界,相当于黑洞的表面。
任何物质,包括光只要跨入视界,就不可能再出来了,直到被吸进奇点。
当你从地球上去观察。
一个人在踏入事件视界的那一刻,他是停下来的,并不会掉下去,用广义相对论的话解释就是引力越强时间走得越慢。
事件视界周围的时间流动的非常缓慢,甚至对于地球上观测的人来说,相当于时间静止了。
所以在观测者来说,那人在进入的那一刻就永远停在那儿了。